丹东:创新模式 富了边民

2017-09-30 15:53来源:中国民族报    

  

丹东市民族学校开设的边贸朝鲜语课程受到学生欢迎。李元摄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提高了社会各界对边境地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开创了边境建设新局面;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善了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充分展示兴边富民行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体现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大力推广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积累的经验,宣传涌现出的典型,助推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报自即日起推出《兴边富民行动边境行》专栏,敬请关注。

  1999年,国家民委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辽宁省丹东市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此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5个边境县(市)区相继被纳入“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市)区行列,予以扶持。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8年来,丹东走出了一条兴边富民的成功道路。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公司+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基地项目

  家住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的老马今年已经80岁了,现在每年五六万元的收入,让他和妻子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而这在十几年前,是他不敢奢望的。

  没有种药材之前,种粮食是老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每亩地一年只有几百元收入,若是赶上不好的年景还会欠收,捉襟见肘的生活,让老马一筹莫展。

  有一年,老马家的房子漏雨了,对屋顶进行彻底维修需要一万元,可老马拿不出来。当时,丹东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君正在五龙背镇推进核桃楸药材合作基地建设,得知老马的情况后,张秀君说:“老马,房子你尽管修,这钱我给你出。”张秀君不光给老马出了修房子的钱,还动员老马种植药材。出于对张秀君的信任,老马种起了药材,日子一天天富起来,十里八乡的村民也跟着他种起了药材。

  “对待老百姓,一定要讲信用。开始说好了收购价格,就一定不要变。”张秀君说。刚开始,老百姓对种植药村的技术掌握得不够,药材产量低,甚至会亏损。亏损的这部分,公司都会补给他们,以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张秀君为啥会选择在边境地区建设药材合作基地?原来,丹东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基地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曾受到了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秀君申请了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结果顺利地得到了资金支持,度过了难关。此后,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该公司最终确定了立足满族医药生产的市场定位。

  “是兴边富民行动给予了我们公司发展的力量,引导我们公司走上了发展满族医药产业的道路。让边境地区的老百姓在公司的带动下都富裕起来,是我们的责任。”张秀君说。

  如今,丹东药业有限公司在宽甸县、振兴区等边境地区建立了十几个药材基地,种植面积近两万亩,签约合作的农户有2000多户。“这些农户年收入高的能达到二三十万元,最低的也有三五万元。”张秀君说。

  辽宁省民宗委副巡视员李国华说:“通过兴边富民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基地,带动边民致富,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富民的主要措施之一。现在,丹东在兴边富民行动支持下建立了食用菌、中药材、干鲜果、海水养殖、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有效地带动了边民致富。”

  科研+产业+农户:

  加强科研支撑,打造优势产业

  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市)区之一东港市,草莓栽培历史悠久,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凭借兴边富民行动的东风,东港市不断加大草莓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培训力度,推动草莓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辽宁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位于东港市长山镇,占地面积55亩,总投资2000万元,集草莓科研培训中心与种苗脱毒组培中心为一体。据该院副院长王春花介绍,研究院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与兴边富民行动的支持分不开。为了确保兴边富民行动在推动草莓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辽宁省、丹东市民委领导多次到该院调研、指导,落实项目。

  “在种苗的价格上,我们坚持向农户倾斜。”王春花说,“从2012年受到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支持以来,我们一直将政策红利反哺给农户。比如,一棵草莓种苗的市场价是1块钱,而我们只卖5角。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增加了他们种植草莓的积极性,草莓的生产面积、产品质量、农户收入都连年提高。”

  据了解,2016年,在兴边富民行动的直接带动下,东港市草莓产值达15亿元。

  农场+农户+公司:

  农民变身成为股东、员工

  夕阳西下,当记者来到东港市椅圈镇吴家村玖玖家庭农场时,技术员于文成正在忙着给草莓打底叶。

  吴家村是丹东市18个锡伯族村之一。2012年,吴家村为带动村民发展草莓产业,提出建一处占地面积20亩、拥有4个标准暖棚的草莓生产示范园。在丹东市民委、东港市民宗局的支持下,吴家村获得了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40万元,用于扶持示范园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当年,示范园实现产值60余万元、纯收入14万元。此后,吴家村村委员会与一家公司联合创建东港市玖玖家庭农场,扩大草莓生产规模,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入股农场。如今,玖玖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

  据椅圈镇镇长于菲介绍,玖玖家庭农场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民委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协调了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200多万元,解决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

  “原来农户种水稻一亩最多能收入五六百元,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能收入800元,等于坐在家里就把钱赚了。”于菲说,“农户还可以到农场来上班,普通工人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技术员每个月工资5000元,高级技术员年薪10万元。目前,农场每年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于文成是吴家村村民,锡伯族。“我以前打工一个月也就挣2000多元,种地一亩能挣300多元,一年到头没多少钱。”于文成说,“现在,我到草莓园当技术员,工资、奖金加提成,一年下来挣八九万元不成问题。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一年的收入有10万元。我不用撇家舍业地外出,守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培训+人才: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致富技能

  边贸朝鲜语、畜牧兽医、航空服务……在丹东市民族学校的专业设置上,这些实用型专业均被列入其中。在该校校长庄耕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边民致富需要技术支撑。

  “我们这所学校是在兴边富民行动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我们有义务把人才培养这件事情做好,让边民们都有一技傍身,能创造财富。”庄耕说。

  丹东市民族学校创办于2001年,学校建设主要依托兴边富民行动的政策支持。学校在注重对边民进行实用型技能培训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打造民族特色专业。

  轻抬手,慢上扬,温柔落水泡茶汤……刚入学不久的关淑月,正在认真练习泡茶的动作,她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们学习的前3年,是免学费的。”关淑月说。

  据李国华介绍,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政策支持下,该校学生的学费得到减免,家庭经济困难的还能得到助学金。这些实用技能型人才就业时很受社会欢迎,该校毕业生连年实现全部就业。

  据了解,为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能,辽宁省在丹东市民族学校建立了丹东市兴边富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在全市44个村(社区)建设了少数民族实用技能培训室,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受训人员达10余万人次。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