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说明党的十九大不仅内容重要,本身的历史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从历史的时间轴来看,党的十九大展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过去五年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召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九大正是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召开的。从历史方位上来看,党的十九大承接了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与卓越实践。客观地说,过去的五年,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逻辑基础。因此,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在对过去五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提出的。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所谓历史交汇期,就是指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既是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完成期,又要在此基础上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进。党的十九大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上,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视角来定义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方位。从这样一个更宽广的历史视角来看待党的十九大,意义十分重要。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此后,被赋予现代化含义的“小康”,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改为“建成”,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吹响了最后冲刺的号角。
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现实,谋划未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规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实际上就是两个十五年。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三个深刻认识到”正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所取得历史功绩的深刻总结,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回望近代以来100多年的中华民族复兴史、建党96年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68年以来的建设史、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史,充满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历史方位来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深刻把握十九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重要论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