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集体力量打造党校精品课

2017-12-19 10:31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张军  

  打造一门精品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靠某个教员完全独立完成。一堂课如果被评为精品课,从形式上看,似是一位老师讲课效果的直接体现,但其实背后凝聚着集体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所讲授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之所以能评为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其实就是凝聚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集体之力打造的结果。

  一是集体备课。以课题组的形式来集体备课,是较好的方法。抽调部里各教研室不同学科的骨干老师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研究的课题组,一起讨论,一起备课。这一形式,很有成效。首先,不同学科提供了讲述价值观的不同角度,避免了价值观理解的单一化问题。其次,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框架和学理分析特点,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参照,取长补短,便于课题主讲人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术框架和分析模式。最后,大家在讲述方式上也形成共识,即避免过度抽象,采取“事中见理,事理均衡”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样的讲授效果是好的。

  二是要求每位教师须溢出自身专业学科范围,形成富有党校特点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共同问题意识的学术团队,努力用学术讲好政治。一堂课,必须有学术团队共同支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课题组中,成员中有学哲学的,有学历史的,有学文学的,还有学社会学的,学科背景不一而同,但大家问题意识相通,从文明的角度对中国道路的关怀相同。从长远看,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在学术界、理论界、思想界形成中央党校学派的重要保证。总之,不同学科共同滋养一堂课,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表面上,打造一堂精品课与加强学科建设之间,关系看似迂远,关联度不大,但对于我们文史教研部来说,精品课的打造确实与这些年来学科建设的成就分不开。就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一课为例。按照学科划分,价值观问题一般是归属哲学学科范围。如果讲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又多少涉及党史党建内容。所以,粗粗一捋,这一堂课须要涉及三个学科,哲学、党史、党建。如果再深入一些,我们共产党人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什么,也是备课时必须要弄清楚的。另外,《党章》上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与弘扬者。自然,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践履者。如此一分析,这堂课要讲好,还要懂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的学问。一堂课背后要懂这么多东西,一个人如何准备得来?所以说精品课打造,离不开一个部门的学科建设。

  党校教学主要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文史部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改造自身的学科,进行学科建设的。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学科群和学科格局,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学为龙头,以中国史、世界史、中国文学、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四个学科为支撑。教研部共设五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对应一个学科。另设立八个研究方向,如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研究、儒家文明与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与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史观与中国道路、诗教传统与当代文艺批评等。概括讲,就是“一个龙头、四大支撑,八个方向”。部门发展理念凝练总结为三句话,即“重视人文社科经典传承”“注重跨学科文明视野”“强调中国问题意识”。这是我们文史部的发展理念,也是文史部教师教学科研的指导原则,是立部之本。自然,这也是我们能够打造精品课的底气。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