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课堂教学是一门“说”的艺术,但如何“说”好却有着很深的学问。在党校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备课很充分,语言表达也很流畅,但有时学员听后,总感觉收获不大。课堂效果不够明显,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授课者没有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授课不仅是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艺术的交流。巧置布白就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门艺术。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堂教学布白的含义
布白原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一门艺术,是处理空间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绘画者为了在艺术创作中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借以虚中求实。有文献记载,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在一张空白宣纸上寥寥数笔画出一条鱼,其余地方不着一笔一墨,然而让人看后顿觉整张纸的空白处全是江湖中的水,烟波无尽;鱼以实出,水以虚生,虚实相应,画中之鱼可谓形神兼备。这就是讲究“空白”艺术的效果。所谓党校课堂教学的布白,是指党校教师在上党课或者主体班次课的过程中,为了营造氛围,取得积极的课堂效果,有意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或让学员自己去填补被省略的部分,或让学员去细细咀嚼所讲授的内容,体味某种情景,等等。
课堂教学布白的作用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党校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授课者不讲究授课艺术,就容易导致学员因课堂教学枯燥而倍感疲劳。实践证明,授课人有时讲得愈多、愈细,学员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教学要讲究“省略”的艺术,如果能适当地留出“空白”,故意省略一些问题不讲,往往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诱发学员自己去主动思考,努力填补“空白”,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授课人如能适时适度进行“空白”设置,例如在提问后或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或戛然而止,或惜“语”如金,点到即止,往往就会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创设出“大音希声”的美学境界。党校学员平时工作大多忙忙碌碌,都想将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带到党校来加以解决,求知欲强烈,因此,老师所设置的“空白”更能激起他们创新的动力,他们会积极地用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填补和完善,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锻炼了学员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勃勃生机。
形成节奏,增强教学活力。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奏,教学进度快慢适宜,教学过程态势起伏有致,都是教学过程必备的硬件条件。停顿是教学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适当的布白,能有效调节教学节奏,使课堂开合有度,减少学员疲劳感,同时,又能淡化教育的“痕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疏密相间,教学过程态势起伏有致,给学员以美妙的艺术享受。
课堂教学布白的方式
导语中布白。上课伊始,学员的思维尚未完全进入到课堂中来,授课者必须在短暂的导语上下苦功,设计好开头语,精心运用布白艺术,做到开场精彩,尽快控制学员的注意力,缩短教师与学员的心理距离,使学员迅速安静下来,把兴奋点集中到课堂上来。
提问后布白。授课人在提出问题后,对于有些不要求学员当堂回答的问题,授课人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和引导,而要稍作停顿,给学员留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员进入孔子所谓的“愤”“悱”的积极思维状态,提高学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很多,例如设问、反问、个答式提问、集答式提问以及书面式提问等,在提问后都可以运用布白这种教学手段。使用布白艺术所起的效果往往要比平铺直叙的说教好得多。
课件布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党校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在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总是把每页的内容弄得满满的,文本框又长又宽,以为这样能扩大信息量,也能给自己授课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却不知过多的文字阅读有时会给学员带来视觉疲劳,同时又分散了学员的听课注意力,反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制作课件要注意简约性,应适当地留下空间,布成“空白”,引导学员抓住关键的词语去领悟、去联想,积极填补课件页面的空白。这样做不仅符合学员的视觉心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而且有助于激发学员探索知识的欲望,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结尾布白。多数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惯于对授课内容进行较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加深学员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做基本是合理的,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坚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结尾总结最好不要面面俱到,把话讲尽、讲完,以便给学员留下思考的空间。授课人要引导学员对知识进行概括,做到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或者归纳时巧妙运用布白进行蓄势,在课的结尾留给学员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员课后思考、讨论、交流,形成教师同学员、学员同学员之间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沟通和反馈,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