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个人修身立德、增长知识和才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开化的重要方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书籍让人类的智慧得以记录、累积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读书,正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涵养了总书记深厚的文化素养、通达的治国智慧和博大人文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论,那就是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古今中外,博览专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一、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
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2006年2月17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多读书,修政德》
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有益的、优雅的生活方式,可以修炼道德操守,提高思想境界。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在急速地累积、迭代、更新,一旦疏于读书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党员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就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古今中外,博览专攻
我年轻时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上次在索契,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我,问我读过哪些俄罗斯作品。看到我说俄罗斯作品如数家珍,他很惊讶。他说,我们俄罗斯好多人都没看过这么多。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大量的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总书记读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古今中外、博览专攻,给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管子等古圣先贤的名句信手拈来,对近现代思想家也很熟悉。习近平2013年11月26日到曲阜孔府考察,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阅读了大量外国的优秀作品,在出访时,谈及文化作品,国外媒体往往惊讶于习近平对外国经典作品的熟悉程度。当然,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也是有重点的,青年时读的书比较广博,后来聚焦于治国理政相关的书籍。
三、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要善于挤时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中央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能不能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读书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为了读书而读书,把自己读书多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沉淀智慧。我们读书不能当两脚书柜,做书本知识存储器。而要是要实践中去体会书本知识、验证书本知识,让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沉淀为自身的智慧。
四、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很有帮助,为什么呢?他给我讲了很多长征的故事,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他大部分都采访过。他当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的作家贾大山,也是一位热爱人民的作家。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他。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与从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比如,王愿坚跟我讲到柳青。他说,柳青是一个陕西作家,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他的《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那儿得来的。王愿坚说,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一条呢?你们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中如果缺乏文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眼界狭隘、理解浅薄。很多灵感是在相互交流切磋中产生的,没有交流碰撞,又怎么会产生耀眼的思想火花呢?爱尔兰的大剧作家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是一种很特殊的用品,人们能够在其他思想的激发下,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犹如原子核的裂变。“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朋友是用来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培育仁德品格的,人的思想和人格会在高品质的交流中得到丰富和提升。党员干部要读书学习,还要有文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总结
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再到到党中央,读书滋养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读书学习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让我们认真学习总书记的读书方法论,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从而为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作出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