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第23期重点文章推荐

2017-11-30 15:41来源:求是网  作者:刘名美  

    2017年第23期《求是》杂志重点推荐以下15篇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的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许多历史性、开创性的重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领袖的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明确了新时代对外工作的目标使命、中心任务、方针原则和战略部署,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架构体系。其中,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的文章《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和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为制定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章认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历史探索中得出的科学论断。我们党根据马恩经典作家的论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作过一些探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继续探索, 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14大到19大,一直坚持这个判断。文章认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文章强调,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贯彻落实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认真加以落实。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伟大事业。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避免落后于实际、落伍于时代的问题,也要防止出现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误区;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主题,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政党。聆听时代声音,反映实践要求,谱写伟大思想新篇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文章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基本方略既在总体框架上又在具体条文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总体把握。

  蔡昉同志的文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当前,民生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着力加以解决。文章提出,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要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促进社会性流动,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文章强调,要下大力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蔡勇春同志的文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文章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主线,分别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切实加强网络建设和治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强调,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上海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的文章《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党的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文章《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川实践》指出,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治蜀兴川实践。文章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的统一、系统严密与开放发展的统一、坚定政治立场与深厚为民情怀的统一。文章指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把握好理论主题、理论基点、主要内容、理论目标,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文章指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必须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照“8个明确”和“14个坚持”,进一步完善治蜀兴川总体工作格局,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的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和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体会》指出,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和魂。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宣言,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系统规划了今后30多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开启了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文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大精神力量。

  署名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指引、总根基,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文章强调,中国梦贯彻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正是这一伟大梦想,才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文章指出,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必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出版,其中第七专题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坚定地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文章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基于国际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科学判断,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是基于我国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的理性抉择。文章强调,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稳”和“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文章《携手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涵的理论内涵、历史底蕴和时代意义适逢其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从对世界文明走向的科学回答,建立包容互惠、利益融合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五个方面,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历史底蕴和时代意义作了阐述。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本期求是笔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为题发表了四篇文章。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在《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一文中指出,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引我们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理论先导、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甄占民在《把握时代性创造性系统性的鲜明特质》一文中指出,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也必然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创造性和系统性回答。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系统性,就能更为准确、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理解这一重大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在《充分认识历史贡献》一文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具有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蒋斌在《全面把握实践要求》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关系,准确把握基本方略同以往概括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关系,准确把握基本方略的精髓要义。

  中央纪委驻中办纪检组组长舒国增的文章《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我们党是在不断加强纪律和纪律建设中纯洁组织、发展壮大的,严明的纪律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不同历史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进入新时代,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对于我们党承担历史使命、建设伟大工程,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通过纪律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通过纪律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三是通过纪律建设巩固加强党的组织。四是通过纪律建设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五是通过纪律建设保证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六是通过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纪律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烙印,纪律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永恒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要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铁的纪律,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署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的文章《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调查》深刻分析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需要,第二,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是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与时俱进的需要。文章具体介绍了北京市、山西省和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总结了试点工作积累的重要经验,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保障,必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必须以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必须以依法行使监察权为主线。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厉彦林的文章《展示中国自信的华彩乐章——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指出,《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辉煌中国》进行了分析总结:《辉煌中国》是一曲由一个个圆梦工程谱写的时代壮歌;是一幅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生动画卷;是一次对中国五年来为什么取得辉煌成就的生动解码。文章强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政治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