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共同研究、相互讨论的培训方法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讨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积极思考、研究探索,为教学和培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已为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广泛采用。
研讨式教学流程大体可分为五个环节: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自主探讨问题,总结研讨成果,交流学习体验。在实施研究式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缺一不可。研讨式教学讲究以“问题”为导向,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研讨式教学的前提;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以确保研讨式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研究课题、方案确定以后,学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题开展自主探讨、自由创造活动;撰写专题研究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环节。研讨式教学重在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使学员获得研究问题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交流学习经验则贯穿于研讨式教学整个过程。
鉴于研讨式教学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研讨过程与研讨成果的关系。实施研讨式教学注重学习研讨的过程、注重研讨过程中学员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过分强调研究结果水平的高低。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是绝对完善、绝对成熟的。这个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使学员通过研究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体验和感受;通过多方搜集资料的过程,掌握除培训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之外的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在问题研讨过程中,因为需要与他人、与社会打交道,从而习得尊重他人、平等沟通、合作协助等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对学员终身学习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研讨式教学重在过程,而探索研究的过程恰恰是研讨式教学需要达到的效果。
研讨集体共性与每个学员个性的关系。研讨式教学活动是划分研讨小组进行的,研讨问题要依靠学员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实施研讨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员,使每个学员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让每位学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然而,每个学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是不同的,这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差异。针对学员的各种差异,无论是在研讨问题的选定、还是在研究方法、讨论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灵活掌握、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员作为研讨式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注意把握研讨小组集体的共性特征和每个学员的个性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重点,尤其是要帮助在研讨式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学员;既要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助合作精神,又要培育学员的良好个性与特长;既要发挥研讨小组集体的整体优势,又要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