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草原文化力量,助推内蒙古发展

2018-03-06 11:30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孟荣涛  

  长期以来,内蒙古草原上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历经世代创造、发展和传承,成为如今内蒙古地区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草原文化始终秉承的核心理念“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以其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增强内蒙古文化软实力,助推内蒙古文化走向大发展大繁荣,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开放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坚定草原文化自信,增强内蒙古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在对自身文化抱有强烈信任的理想信念基础上,对文化发展生命力持有矢志不渝的信心。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他强调:“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深植于丰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汲取积极、不竭的精神力量,在民族文化的感召力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汇聚起民族凝聚力,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深知,文化自信绝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发展脉络、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全面系统的把握。文化自信要做到深刻把握自身文化的内涵,坚定认同自身文化的价值,充分认识自身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理性、开放发展、包容多元的客观态度对待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发展与交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批判借鉴,在博采众长和取长补短中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自身文化,始终保持文化的主体性。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发展实践证明,坚定草原文化自信,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根基所在。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不仅集中反映了草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包容互动、尊崇恪守诚信守义的精神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进一步汇聚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从全自治区文化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挖掘和释放草原文化自信所蕴藏的内在活力,不断汲取草原文化资源营养,以高度坚定的草原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内蒙古文化软实力,书写内蒙古文化新的辉煌。

  二、提升草原文化高度,促进内蒙古文化大繁荣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个目标要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目标。按照总书记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了打造6个风景线的工作部署:打造经济发展的风景线、文化繁荣的风景线、民族团结的风景线、边疆安宁的风景线、生态文明的风景线、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6个定位目标,与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相通相融、一脉相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会贯通的精神理念。打造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风景线,需要保持兼容并蓄和践行开放的发展眼光;打造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的风景线,需要依靠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恪守信义的实际行动;打造生态文明和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需要秉承崇尚自然的理念,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精神高度。打造内蒙古亮丽风景线这一目标,是对草原文化精神价值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更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核心内容,是滋养和孕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为内蒙古各项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已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要进一步创新发展、传承弘扬草原文化,提升草原文化高度,推动草原文化走向新的辉煌,为内蒙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精神动力支持,打造祖国北疆文化亮丽风景线。

  三、传承草原文化精神,坚守内蒙古青山绿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就像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义务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民生福祉,更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内蒙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仍然面临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世界性难题。因此,我们要不断转变和创新思想,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以生态文化作为理念支撑,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文化,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传承草原文化中“索取有度、合理利用和物尽其用”等良好传统,并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工作,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道德意识,促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影响和转变自治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以绿色发展和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起到积极协调作用。

  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的历史时期,都普遍敬畏和崇尚自然万物,依靠依赖着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小心翼翼、审慎地把握着合乎他们心中已有标准的“合理”尺度: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浪费,禁止过度索取动植物资源;不破坏,禁止连根拔起和采集未成熟植物;严格遵守捕猎习惯,禁止捕猎幼兽及孕兽并只取基本生活所需;自觉遵循时节更替,依序做好草场轮换放牧和草原休耕;勤俭节约、变废为宝,捡拾牛马粪便并将其晾干作为烧火做饭的燃料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和敬重生命的朴素意识。草原文化传统生态意识历经世代传承,早已成为贯穿一个人整个生命过程的主线,影响和约束着草原民族的个体行为习惯。这种思想意识汇聚起来就对整个部落或族群的认识力和理解力产生了极大的统摄作用,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具有深厚基础、深远影响、联系广泛的认同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虽然,囿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有些意识存在极大的主观臆断,但最终结果是产生了细致严格的行为习惯约束力,并以生活禁忌等方式融进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敦促人们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形力量。这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禁忌习惯,以极高的自我约束力发挥着威力,从而对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我们要积极传承发扬草原文化崇尚自然的积极内涵,传承弘扬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全面倡导和实行勤俭节约,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的绿色生态理念,引领循环使用、绿色低碳的消费潮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环保的社会新风尚和生活方式,将生态绿色文化作为重要价值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居住环境“绿起来”、“美起来”,共同坚守青山绿水,加快建设美丽、绿色的内蒙古,打造生态亮丽风景线,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四、弘扬草原文化理念,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

  自古以来,信义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维护了法律尚未形成时期的社会秩序。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大草原,一直以来就是多民族多部落共同居住。历史上,无论个人或国家执政者都非常重视信义和恪守信义,人们不仅以恪守信义来维护和保持互市贸易的公共秩序,更将信义作为维系和调整民族间部落间关系的准则。现代社会中,信义道德成为保障人与人、国与国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重要约束力,恪守信义或背信弃义,既是评价和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更影响到民族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草原文化是在草原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融合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恪守信义道德不仅能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更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生存智慧,是草原文化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恪守信义理念一直都是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与当今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都属于道德意识范畴,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中,是促进和谐美好的润滑剂。

  长期以来,多民族就是内蒙古的一大特色,也是内蒙古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70年风雨同舟、砥砺前行中,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各民族之间早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草原文化作为精神纽带,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强大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内蒙古各民族儿女传承“恪守信义”的传统美德,在精神文化领域始终坚守、践行和发扬“诚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构建更加融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面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步。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