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党校声音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说是紧锣密鼓。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个之路”,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论述了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向、重点和总体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个文件按照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分步骤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个《规划》,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形成了今后5年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框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已然齐备,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党校要走在前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校要有充分作为。2018年6月3日至4日,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科研部、江苏省委党校、无锡市委联合举办了“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理论研讨会”。在中央政治局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之际,在统筹城乡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南无锡召开研讨会,是党校系统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一次具体行动,适逢其时、正当其时。
来自中央党校、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党校的校领导、科研和决策咨询部门负责人,江苏省和无锡市党校系统的同志,环太湖地区党校的同志,征文入选会议论文的作者代表,中央媒体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高质量的主题报告、研讨交流,还有先进典型的现场教学,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凸显了研讨的实效。会前进行了论文征集,是对省级副省级城市党校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一次动员。各地党校非常踊跃,提交论文近400篇,经过评选50多篇入选这次研讨会。在研讨交流环节,安排北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委党校负责同志主持和点评,多位专家发言,凸显了党校理论研讨的鲜明特色。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总体要求、实施思路和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献计献策。
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委托,校(院)委会委员黄宪起(副部长级)向研讨会致辞。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他强调,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各级党校的分内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党中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强调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强调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等等。这些方面,无疑为全国党校系统服务大局、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各级党校应当站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列,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变成乡村振兴战略的讲习所和研究所,共商乡村振兴发展大计,共谋城乡统筹发展良策,为新时代振兴乡村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和宣言书。无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无锡“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注重解放思想、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坚持高质量高端高效,努力在产业兴旺上走在前列;坚持保护治理修复,努力在生态宜居上走在前列;坚持传承创新提升,努力在乡村文明上走在前列;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努力在治理有效上走在前列;坚持共建共享共富、努力在生活富裕上走在前列,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南特质、无锡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他希望与会同志多为无锡传经送宝,将全国各地“三农”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介绍给无锡、传授给无锡,让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在无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拓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思维
本次研讨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沈和,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作主题报告。他们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分析阐述。
叶兴庆着重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与制度支撑”。他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进行解读。他认为,乡村振兴一是产业兴旺。现在讲产业兴旺,有新的时代内涵,要把提升发展农业质量作为核心。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乡村的多元价值,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今后,农业发展要把提高竞争力作为一个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竞争力需要两手抓,既要“硬拼”,也要“巧取”。“硬拼”就是拼成本、拼价格,在成本管控的空间上下功夫,可以通过调整把国内政策性的价格降下来,通过扩大经营规模以提高基础竞争力,通过加强一般服务以提高政策竞争力。“巧取”就是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拼品质、拼功能,增强农产品品质的竞争力,为小规模农业争取生存空间。二是生态宜居。在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去做,实现农业本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的产能不能以牺牲生态、透支资源为成本。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是很有针对性的。三是乡风文明。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四是治理有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政令畅通、人心相通。五是生活富裕。这是以上所有工作最终的结果和体现。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以上这五个目标,根本上是要改革创新,激活要素和市场。改革有很多方面,要围绕“人、地、钱”这三个要素,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
沈和的报告主题是“以‘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把“三变”改革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抓住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机遇。既要抓住逆城市化势头的历史机遇,也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注意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振兴?要处理好乡村、城镇、城市群的关系,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一定要确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协同观。乡村振兴是补城市化的短板,新型城镇化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创新功能,同时推进城市群建设。二是在哪振兴?全面振兴并非全部振兴,需分类指导,因地施策。三是由谁振兴?要确定乡村振兴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农民,是通过股份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民。四是咋算振兴?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不可偏废。五是怎样振兴?要生产关系上抓“三变”改革,生产力上抓三产融合。要抓好“三改促三融”。“三改”,指的是生产关系方面要抓好“三变”改革;“三融”,指的是生产力方面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三变”改革,产权改革是首要前提,资源整合是重要基础,股份合作是有效形式,三产融合是基本路径,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要通过深化“三变”改革,让农村产权更加明晰,让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快捷,尤其要让脚下的土地加快流转,让地上的人才加快流动,让乡村振兴动力源更多更强。
吴协恩联系华西村实际,讲述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他认为,乡村振兴不是哪一方面的振兴,而是全方位的振兴。华西村主要从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差异化”的理念,推动产业振兴;以“当助手”的姿态,落实人才振兴;以“富脑袋”的导向,助力文化振兴;以“高质量”的规划,促进生态振兴;以“创造性”的举措,强化组织振兴。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本次研讨会设立两个专题论坛,20多位党校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产业·生态·富民”和“组织·文化·社会”专题对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为实现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层面。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宏伟认为,田园综合体一头牵动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诗意栖居的殷切期盼,一头肩负着加快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重任。田园综合体本身就是“三产”融合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增强创意、创新元素,打造现代农业的“升级版”。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华彦玲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调研表明,已经实现振兴的乡村中,产业振兴来自非农产业的份额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工业占主导地位。江苏省委党校副教育长、教授谈镇指出,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三维创新协调黏性增强,有两大突破尚需发力:一是实现农业运行从“自给型方式”“政策规范方式”向“市场型方式”转变;二是要使农业摆脱其以低级要素为基础的运行体系,也有机会吸纳社会资源中产业发展的高级要素。
在从生态和人文角度探索乡村振兴层面。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罗眉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管理队伍。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讲师谭倩认为,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必须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三农”工作,以生态文明的系统性思维来构筑乡村振兴“物质—制度—文化”的坚强骨架。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讲师张公望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民宿的健康发展不仅事关“三农”问题,更是统筹城乡、提升城市居民美好生活品质的有效方式。当前需要从提升民宿业主素质及培养各类人才双管齐下,要发挥各级政府、协会、市场和教育机构等方面的协同效力,共同做好“人”的文章。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马桂芳认为,乡村振兴必须致力于乡村文明的复兴,而乡村旅游恰好可以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文明复兴。
在加强组织和社会治理保障乡村振兴层面。甘肃省委党校教授宋圭武认为,乡村振兴需要重点实现乡村社会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乡村与城市这三大关系的质量提升。这之中,党的领导是关键。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岳芳敏提出,要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浙江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何建华指出,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要有效解决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必须积极发挥乡村文化的道德治理功能。必须积极探索现代乡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中蕴含的价值文化因素,把传统乡村文化中优秀因素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现代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社会治理走向善治。湖北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叶翔凤认为,要保护好乡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就需要完善乡村干部的培养机制。首先,完善人才“引”“留”机制,优化乡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其次,创新管理机制,厘清农村基层干部权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最后,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差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观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样本
无锡市委党校是中央党校的科研基地,也是这次研讨会的承办方。改革开放40年来,无锡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乡镇企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股份制改革、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涌现出一批以华西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指引下,无锡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精品化发展、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智慧化发展和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方面又走在全国前列,成绩可喜可贺。正是因为无锡乃至江苏有这样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全国党校系统才选择在无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研讨会。
乡村振兴,要在战略思想,重在贯彻实践。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安排到江阴新桥时裳小镇、华西村和惠山区阳山特色蜜桃小镇、滨湖区拈花湾特色小镇开展现场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印证,使全国党校同仁在学有所思、研有所得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观有所感。
新桥时裳小镇位于无锡市江阴市新桥镇。新桥镇是国内著名的纺织服装特色乡镇,以宜业、宜居、宜游为引领,充分发挥毛纺服装品牌优势,国际花园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致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毛纺服装设计、营销、物流、研发和生产中心,可称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近年来,占地500亩的海澜飞马水城是时裳小镇的“重头戏”之一。这里将以阳光生态旅游开发为核心,重点推进一寺(神华寺)、一河(庄桥水系)、一路(15公里健身绿道)、一桥(郁家老桥)、一街(郁桥老街)、一社区(郁桥社区)“六个一”工程建设。通过现场教学,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等多项荣誉,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建村50多年来,华西人始终坚持党的信仰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把华西村建设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通过弘扬“华西精神”和“吴仁宝精神”,不仅延续了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经济之路,而且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必须要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阳山镇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是中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拥有“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阳山镇紧扣“蜜桃生活小镇”定位,促进三次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融合。2012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理念并付诸实践,为小镇注入田园、风情、艺术、康养等内涵,实现多业态融合,形成一种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通过现场教学,大家了解了田园综合体的生动实践,由此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升级,必须开发农业的多元价值,发展多元化经济。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灵山拈花湾小镇,坐落在无锡马山的山水之间,生态秀美,环境优越。小镇涵盖茶道、花道、香道、禅画、禅瓷、禅餐、禅音等方面,集吃、住、游、购、娱、会务于一体,将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通过创意、创新、创造,打造极具东方文化内涵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功能业态齐全的旅居特色小镇。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会上专家提出的乡村不同资源分类定义有了更深刻理解。生态资源中,有山有水是第一资源,古镇的人文资源是稀缺资源。具备这些资源是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更关键的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将生态和文化有机融合,对传统乡村形态进行创造性提升,释放乡村独特的休闲文化功能,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