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如何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湖南省洪江市为例

2018-09-12 15:21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索兴梅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国家民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持续多年向武陵山片区派驻联络员,为促进武陵山片区科学发展、助力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6月,笔者作为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怀化市的一名扶贫工作联络员,来到隶属于怀化市的洪江市挂职副市长,协助负责脱贫攻坚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联络员,笔者赴洪江市的黔城镇、岩陇乡、深渡苗族乡、龙船塘瑶族乡、群峰乡、湾溪乡、溪马乡、塘湾镇、沙湾乡、太平乡等10余个乡镇,实地走访了城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中小学)及村小(或集中教学点),采用现场查看、校长访谈、教师座谈、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等形式,对洪江市的基础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更好地推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洪江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洪江市地处湖南省西部、雪峰山脉中段、沅水干流上游,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6.48万,全市辖20个乡(镇)122个村(社区),其中有深渡苗族乡、龙船塘瑶族乡两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0.67%,是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现有普通高中4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城镇完全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1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3所(其中公办学校1所、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9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8所、民办幼儿园28所、村级简易幼儿园40所),现有在编在岗教师2966人。截至2018年3月,共有在校学生51787人。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7月,洪江市开始启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2016年投入350万元,对黔阳一中、芙蓉中学、实验中学的107个班的“班班通”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17年4月底完成了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对于其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洪江市总投资约3900万余元,于2017年8月底完成硬件建设,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组建出口总带宽为1.5G的教育系统城域网,于2017年底全面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2017年12月,洪江市全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综合达标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综合满意度均符合教育部有关办法提出的评估指标要求,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检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近年来洪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南省、怀化市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洪江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四大班子共同参与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以党政定期议教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督导评估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长效制度,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每月议教制度,要求均衡配置城乡中小学校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优先报批学校建设用地,推进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同时,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洪江市委、洪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洪江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洪江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年行动规划”(2017—2021年)》《洪江市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个文件,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

  二是保障投入,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是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三个增长”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要求,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优先拨付,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到位。2016年,洪江市的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比2015年高出1.0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高11.54个百分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比2015年提高1242.8元,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比2015年提高2059万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比2015年提高392.6元。同时,洪江市严格落实各项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年初预算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教育督导经费20万元。

  三是配足资源,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2014年至2016年,洪江市先后完成22所合格学校建设,维修改造学校49所。2017年,重点完成11所合格学校、15个重点项目工程、5个全面改薄(即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覆盖36所乡(镇)学校的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建设,城乡学校办学硬件差距逐步缩小。投入3348.4万元,为25所学校修建教师公租房677套,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住宿条件。在安江城区实施安江一完小和市六中整体扩建工程、新增学位1800个,在黔城城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隆平学校,使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同时,先后投入3611万元,重点为薄弱学校配足各学科教学仪器以及计算机、图书等设备;投入4382万元,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计算机设备、“班班通”设备、生均拥有图书量基本达标,物理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体育器材室、美术教室等六大功能室基本配备。

  四是强化队伍,完善奖励机制,师资水平明显提升。在强化队伍方面,一手抓师资补充、一手抓素质提升。2014年至2017年,招聘特岗教师133人,定向委培分配教师72人,面向社会招考教师172人,引进外县市骨干教师36人,大都补充至农村学校任教。每年安排300余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15年至2018年培训教师2万人次,有力促进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目前,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2015年以来,洪江市先后被评为“‘国培计划’(2017)送培到县示范培训项目实施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怀化市唯一一个“湖南省2017—2019年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在全面落实教师基本工资、武陵山片区教育人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基本待遇的基础上,每年为每位教师安排2000元年终绩效考核奖,将班主任经费提高到4000元/年/人,设立“名师工作室”并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洪江市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评选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实施洪江市“三名工程”,开展“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选表彰活动等。

  五是促进公平,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年来,洪江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若干意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开设“绿色通道”,做到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黔城、安江城区适龄儿童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遏制了义务教育“择校”热、“择班”热,解决了市内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2014年以来,通过宣传《义务教育法》、困难家庭助学、家访劝学等一系列措施,利用各项教育补贴和社会慈善捐款,资助贫困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确保了全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在校生年巩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保持在98.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1%。

  六是抓好改革,特色办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安排课改经费200万元,各校通过承担洪江市级以上研究课题,由骨干教师引领,抓实新课程改革,逐步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模式。2014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主持、参加省级以上课题15个、怀化市级课题12个,7所学校被评为“怀化市课改样板校”。同时,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利用师资优势,突出“一校一品”,形成了安江二完小“稻都文化”课程、黔城完小“古诗韵律操”运动课程等一系列特色课程。

  二、洪江市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仍存在缺口。洪江市财政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投入教育经费,但不能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笔者采访到的中心学校校长均反映,除了保障公用经费正常支出外,学校在基础设施维护、教师赛课奖励、教师培训出差等方面的费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口。

  二是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仍不均衡。黔城、安江城区的中小学与各乡镇中心学校及村小在校园环境、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镇学校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城镇学校出现“大班额”和“择校风”、乡村学校优质教师资源流失等问题。

  三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洪江市各学校占地面积基本满足需求,但乡镇中心学校操场都没有塑胶跑道。在教学楼、教师公租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饮用水设备、热水设备等方面,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四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洪江市的高学历教师占比不高,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94.21%,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仅为0.8%;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近3年及未来3年是老年教师退休的高峰期,中年老师偏少,年轻教师居多;性别结构差异愈加突出,在近三年的招聘中,洪江市女性教师比例均占到80%以上,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教师学科背景不均衡,尤其在农村学校,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教师相对少。

  五是教师培训和流动机制不健全。洪江市的教师培训机制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培和省培等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农村学校“老带新”活动较少,导致年轻教师成长较慢;教师交流比例仍然较低,城区学校和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学校教师严重超编,偏远中心学校和交通不便、基础较差的学校则存在较多教师长期“借调”的现象,有些乡镇中心学校虽不超编,但因学校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量少,有些学校甚至安排学科教师到学校商店工作,存在教师资源浪费现象。

  六是乡镇学校面临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洪江市的乡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占比高,有些乡镇中心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留守儿童家长不能有效履行看护教育孩子的义务,负责看护留守儿童的祖辈亲属大多溺爱孩子,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有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发展上存在问题,表现为性格孤僻、容易激动、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于手机游戏等。乡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难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七是信息化教学应用开展不够深入。在洪江市,城乡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紧缺问题,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大部分学校虽然已配备很好的计算机机房,但利用率不高,学生只有上信息技术课程时才能进入使用;大多数学校都是一周安排一次信息技术课程,且课程内容单一、课程效果不佳,一些学校还存在压缩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的现象;除黔城完小外,其余学校教师基本没有配备办公电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还需加强,大部分学校教师上课都只是简单使用PPT课件,课件多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城乡学校没有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库;与中年以上教师相比,大部分年轻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信息技术,但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进一步推进洪江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洪江市财政应积极对接中央、湖南省、怀化市项目资金,财政预算可列支单项资金支持乡镇中心学校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及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教师绩效奖励管理,争取将教师群体纳入洪江市综合绩效考核范围,科学落实农村教师住房、绩效奖、乡镇补贴、人才津贴等各项待遇。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实施学校校舍、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学校运动场、学校旱厕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技术装备达标等工程建设。另外,建议设立洪江市教育事业发展基金会,面向市内外各界开展各种募捐赞助,对所得款实行专款专用,弥补全市教育经费的不足。

  二要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因地制宜鼓励特色办学。尤其是乡镇学校,要积极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校本课程,传承乡土文化知识和民俗文化知识。在这方面,太平乡中心学校探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该校创造性地为学生开设了种植实践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农作物的播种、施肥、采摘等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劳动,不仅学习到了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知识,品尝到了杨梅、蔬菜等劳动成果,也真实体会到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真谛。另外,百年老校可建立校史陈列馆,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知识。比如,黔城完小的前身是宝山书院,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可通过搜集校史、访谈老校友等方式,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三要关注农村学校优质生源严重流失问题。洪江市教育局应牵头制定相关规定,科学限制城乡重点学校的招生名额,不允许城区学校用奖励的方式到农村招生,而是采取让学生自愿填报志愿的方式招生。农村学校要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设立奖励机制等办法,留住优质生源。

  四要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建议由洪江市教育局牵头,建立校长论坛,让各学校校长交流分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改革举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索合作办学。同时,要完善中小学“学区制”“联盟制”办学模式,继续加强洪江市各学校教师教学研讨和交流学习,继续深化与省级重点中学合作办学,将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市,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通过建设教育品牌名校,带动全市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各学校还应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与省内外知名重点学校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办学,通过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分享好的教学资源库,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五要科学布局学校,加强品牌名校分校区建设。可考虑在乡村交接处建立品牌名校分校或分部。所有校区由主校区统一管理,使各校区教学理念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保持一致。教师采用主校区与各分校区流动任教机制,不仅可遏制“择校风”和“大班额”现象,也能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匮乏的问题。

  六要加强教师管理,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应由洪江市教育局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城乡教师常规、定期流动细则方案,让教师流动成为常态的工作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特级教师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乡村教师通过到城区学校交流任教快速成长,还能很好地避免乡村优秀教师以“借调”“交流”等形式长期“在编不在岗”。洪江市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要积极出台新的职称评定管理办法,避免以前旧管理办法中的弊端,积极征求教师意见,做到信息公开,明确评聘管理细则,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过程监督,鼓励竞争上岗,破除职称终身制和职数制。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师职称评聘,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继续选拔骨干教师或者本地教师就地担任农村学校校长,实行校长任课“大比武”,校长领导带头上课、培训,使其管理更加接地气,有效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七要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加大定向委培生的培养比例。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教师学科结构和各学科教师需求,科学设置教师招考内容,提高专业比重,有计划地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加大定向委培和公开招考的力度,确保教师队伍量与质的同步提升,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同时,健全教师荣誉体系,继续开展“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对那些长期坚守在农村基层、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提高绩效待遇,并积极推荐他们参与本地政治生活,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留住优秀教师人才。另外,建议洪江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乡村代课教师的编制和实际待遇问题,力争实现他们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让他们继续充满希望和信心地投入乡村教育事业。调研发现,洪江市教师队伍中招收的本地定向委培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好,能安心投入家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建议洪江市委、市政府与湖南省内外高校建立密切的帮扶机制,让重点大学、师范院校增加本市定向委培生的招生数量,为本地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八要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化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排课、调课、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等日常教学工作效率,并可以方便统计数据和上报数据。因此,应大力推动建设信息化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工作计划,以此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优秀教师公开课资源进行录制、保存、上传外,也要加强本地特色教学资源库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使教学工作留痕。比如,通过对学校开设的乡土课程、传统文化进课堂、瑶族和苗族文化课程、学生劳动实践课程等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的收集,不断丰富本地特色资源库。随着特色资源库的不断升级更新,最终将优质特色资源分享到网上,让其他学校学生学习。洪江市教育局应拿出专项经费设立相关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项目,鼓励教师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应积极与省内外名校建立交流学习机制,通过线上远程培训、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更新教师信息意识、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九要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校应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可以组建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家长(包括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除了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外,还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治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引导他们尽可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在家长会形式和内容方面要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家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转变观念,尽量克服困难回到家乡就业工作,陪伴孩子成长。

  十要大力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全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洪江市教育局要出台或修订相关学校管理条例,保证学校规范管理。作为学校的领导人物,校长应多参加省内外学校管理论坛和会议,及时学习新理念和新思路,为学校的全面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学习论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一师一优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信息化教育应用等比赛,通过比赛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互相交流学习,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使教师在为学生输入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建议洪江市教育局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基金,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积累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也可鼓励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尝试申请省级或国家级的教学研究项目,使教师在从事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师工作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十一要完善教育改革评价机制,形成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与评估机制,加强对经费的投入和合理规范使用以及学校办学规范、师资力量配备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有效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论证等方式,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升学率、入学率、失学率、转学率为指标,结合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社区反馈等,对学校的教育改革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洪江市委、市政府为本次调研提供了大力支持,洪江市教育局为本文写作提供了数据资料支持。)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