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目标的重要力量,是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在我们国家,民族干部通常指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广义的民族干部还包括民族地区的干部和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重视和培养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
民族干部具有一些自身特点
一、民族干部工作的环境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社会环境相对复杂
我国的高寒缺氧地区、荒漠和沙漠地区几乎都集中在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震、旱灾、雪灾、冰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有些地区基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例如,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不但地震强度大、频次高,而且活动规律性强。青藏高原还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5.3岁;平均海拔4300米、大气含氧量仅为内地50%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67岁;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仅为57岁;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65岁。又如,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4000米,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只有3.3摄氏度,供暖期一般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长达7个月;空气干燥稀薄,紫外线照射强,比平原地区相对缺氧37%,是高原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各类癌症病的高发区。全县47个行政村仍有9个村不通电,13个村不通柏油路,6个村未覆盖移动网络。
我国的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136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中,有民族自治地方107个。在2200万的边境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民族、宗教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少数国家内部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已经对我国一些地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时,我国的民族地区大都是多民族聚集地,与此相伴的是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交织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这些因素决定了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相对特殊性。民族地区的干部要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打交道,要处理好因为风俗习惯差异等所带来的特殊人际关系。
二、民族干部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
“维护祖国统一”这句话,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反分裂斗争形势较为严峻的一些地区,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民族地区的干部需要大量地面对具体的人和事,如果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那么对有损国家安全的一些现象和言行就有可能忽视;如果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不够坚定,在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面前就有可能行动迟缓,甚至畏惧退让。
在边疆民族地区,因人口流动、资源开发等引发的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依然处于多发频发状态。民族地区的干部既要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又要当好维护者和实践者。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脱贫难度大,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所在。民族地区干部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双重任务。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绝大部分在民族地区,如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六盘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等。这些地区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连片特困地区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扶贫干部。中央的扶贫政策,要在民族地区落地开花结果,要真正惠及少数民族群众,需要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尤其是民族干部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三、民族干部发挥着更好联结少数民族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家园的作用
民族干部在血缘、情感上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很亲近,这种亲近感在做工作时比任何的宣传、讲解更有效。他们平时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工作在一起,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民族地区的基层信访、城管执法、工商、质检、食药监查等部门的工作中,遇到因隔阂、沟通不畅产生的纠纷时,更容易化解矛盾。
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现状和特点,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群众往往把民族干部看作是自己的代表,不仅愿意向他们反映情况、倾诉心声,而且愿意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见,接受他们的引领和指导。因此,民族干部能更好地宣传党中央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同时,民族干部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有强烈的愿望和责任感,能更好地动员和激发各族群众发展经济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那些带头发展生产、率先致富的民族干部在当地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榜样。
民族干部受党和人民培养教育多年,积极发挥自己在本区域、本民族群众中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和精通双语的优势,更有号召力和说服力。特别是在境内“三股势力”接连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人民和谐团结的斗争中,那些立场坚定、行动坚决的民族干部发挥着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在严酷的斗争面前,他们坚决不做“两面人”,立场坚定,勇于担当;在宣传党的政策和落实措施的时候,他们现身说法,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因此,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民族干部队伍,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是确保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新时代,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用中央最新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进一步坚定各族干部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世界民族问题发展前沿,召开民族、统战、宗教、新疆、西藏、东西协作等重要工作会议,不断完善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正本清源、一锤定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近年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先后举办省部级干部、州县领导干部和民委主任、民委委员单位联络员等系列研讨班,推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新决策新部署进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主体班次,列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所有班次,有效引导各地各族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取得显著成效。例如,2018年上半年,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整合北京优质教学资源,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的权威专家和有关部委的领导干部,高站位、多角度地宣讲十九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中央最新精神。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还编印了教学参考资料《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全国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工作的最新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民族工作的规定》《专家学者论“中华民族”入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并发放给民族地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贵州班、青海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等培训班学员,促进中央的最新精神和决策部署入脑入心。
二、创新教育培训的载体和形式,提升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特别是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做好民族工作、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面临着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开展民族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民族干部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是当务之急。可以说,这是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迫切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的迫切需要,是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丰富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创新平台载体,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采用多种互动教学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运用现场教学深化感性认识,运用分组研讨谈经验找问题,运用单元论坛分享收获体会,运用班级微信公众号传递思考感悟。在日常教学中,学院综合运用“世界咖啡”、结构化研讨、学员论坛、单元论坛等方式,组织学员围绕“‘十三五’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城市民族工作的典型经验与做法”“新时代如何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基层民族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及对策建议”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通过系统培训和研讨,各族干部拓宽了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的知识背景,增强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政治定力和担当意识。同时,系统的培训和研讨也为各族干部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组织调研组到广西、云南、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调研,六省区的干部先后表达了加强培训力度、延长培训班时间等方面的愿望。通过调研,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坚定了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