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边疆基层党校教学科研新路径

2019-04-30 10:58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程新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并要求“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对边疆基层党校建设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党校的经费投入,使这些地区的党校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综观基层党校尤其是边疆基层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理念不活、效力不显、基础不牢等短板,迫切需要结合地域实际,坚持问题意识,推进工作导向、方法路径、保障机制的“三个创新”,走出一条政治硬、质效高、动能足的边疆基层党校教学科研新路。

  创新工作导向,走用学术讲政治特色之路

  边疆处在国防外交前沿,开发开放和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糅并存,边疆基层党校承担着重要的“亮党旗”“讲政治”任务。需要在用学术讲政治的方向、对象、深度上务实创新。一是科学调整教学科研方向。针对时代特征、边陲特点、学员需求,有目的性导向性地构建具有边疆特色的学科体系。坚定不移地突出党性教育。聚焦国家国防安全、涉外法律政策、边境反恐处突等学术研究领域,兼顾对外经贸合作、口岸振兴发展、边疆乡村振兴、边民精准扶贫等地方工作重要范畴,组织党校教师对接上级党校指导协助、赴沿边地区考察学习、深入涉外部门企业实践锻炼,形成针对性强、结合度高、精准实用的教学科目和科研课题。二是内延外拓教育培训对象。消除因地缘、产业禀赋等造成的教学盲区,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着眼服务国家兴边富民战略深入实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的“百年大计”要求,加大边疆年轻干部教育力度,重点解决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担当作为底气不足等问题。采取流动党课等方式,重视加强涉外行业企业从业党员以及流动党员的教学,确保党员走到哪、党的教育跟到哪。对边境一线村屯党支部负责人和普通党员开设专题班,增强其稳边兴边富边能力。三是形成教研咨一体化特色。针对教、学、研、用脱节问题,顺应“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实施,把教学科研融入战略全局和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对边疆政治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跨区域跨境合作、口岸人文精神挖掘等进行深入调研思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高质量课题申报和参与咨政研究,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和咨政建议,发挥特殊“外脑”“智库”作用。

  创新方法路径,走全面“补钙壮骨”提质增效之路

  加强边疆基层党校教学科研,要求教员和学员均要“补钙壮骨”,实现教学双长,互促共进。一是锻造本土“大家”“名师”。针对师资较弱、成果不丰问题,引导支持教师“术业有专攻”,先“专”后“博”。定期选送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博采众长提升素质。采取专兼结合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常态化,聘请专家型干部、边贸企业家、农村“头雁”党员等任党校客座讲师。二是探索现代实用模式方法。针对教学模式老化、学员参学积极性不高问题,积极探索和推广运用互动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整合借助各方资源。针对关门办党校、资源不集约问题,县(市)、镇(城区)、村(社区)三级联动,分层建立现场教学基地、社会实践点、微党校,实现域内党校资源利用最大化。与沿边兄弟党校联手进行高级别课题研究和申报,有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咨政服务成功率。

  创新保障机制,走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之路

  边疆基层党校教学科研受其地域条件、经济实力、人文状况限制,相对基础薄弱。需要补齐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础缺失等短板,形成强力保障,激活工作动能。一是完善“一揽子”顶层规划。针对地位边缘化、管理体制落后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对基层党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教学科研应予以高度关注,应结合基层党建和当地发展需要,定任务、派课题、创条件,支持和保障教学科研可持续地为全局为中心服务。二是加大基础性投入力度。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可用经费不足问题,建立对基层党校教学科研的稳定长效投入机制。将办公培训、教师培养、科研咨政等所需资金列入县(市)、乡镇两级财政预算,保证人才引进、调研考察、课题研究等方面经费,为工作开展注入源头活水。三是建立双向考评激励机制。针对教与学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问题,完善教学科研评估评价体系,从组织层面推动对优秀专兼职教师在提拔重用、岗位交流和职称评定方面优先予以考虑,正面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建立考评制度,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表现、参与度等进行量化打分和备案反馈,切实激活学习动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