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19-07-08 11:45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他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整体性、系统性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政治要求、教育规律和实践逻辑。它遵循教育要求和内容梯度衔接,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目标重点、实施方式、运行机制和特点规律,突出核心理念一致性、主题思想统一性、内容方法梯度性、资源供给整合性、主体互动融合性,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教育内容高度聚焦、工作力量一体推进。

  着力供给改革,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聚焦用力。一是聚焦课堂抓内容供给。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思政理论课要提升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践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相衔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回归课堂育人本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各门课程中。二是聚焦学校抓主体供给。从课堂、文化、网络、服务等方面统筹办学治校资源,使工作各个领域、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校园每位教职员工都担负育人责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三是聚焦社会抓资源供给。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共同支持育人工作的良好局面。

  着力融合机制,拓展开门办思政。完善协同机制,把分散的资源整合成系统化育人资源网,形成共建共享“资源图谱”。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用中国奋进的时代故事、城市发展的实际案例、市民身边的切身感受教育引导师生。推动区域育人基地建设,开放育人资源。推进区域化党建,联合开展特色党建和思政教育活动。

  着力能力提升,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配好队伍。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二是提升素养。加强分层培养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党的创新理论有效转化为教学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把知识体系有效转化为价值体系。打造“行走的课堂”,建立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常态平台、机制。三是畅通专业发展通道。破除“五唯”,突出教学育人为导向的职务评聘改革,把育人成效作为评价第一标准,激励思政教育教师不断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四是建好平台。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协作平台,组建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合作。成立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功能。

  着力支撑保障,强化教育治理成效。地方党委政府要统筹协调,完善一体化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和政策供给,把一体化建设基因式植入教育治理,结合学生价值导向、发展取向和需求指向,将全社会育人的软倡导变为可抓、可查、可考核的硬指标。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