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发展能力建设

2019-06-15 10:51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忠斌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黄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通过就近在茶叶育苗基地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宋文摄

     近年来,广大民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对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广大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乡村的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全面把握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特点、深刻理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后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对易地搬迁贫困户贫困类型和致贫原因的把握,其后续能力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的劳动技能。搬迁后的生产环境和要求不同了,贫困户不仅要具有从事传统产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附着于劳动技能上的意识和观念要更新。如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凉雾乡,为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乡里积极发展莼菜种植,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技术,实现了莼菜种植与鳝鱼养殖有效结合。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对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却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应的技能培训作支撑。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基本前提。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难度大。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能力,有助于贫困户更好发展。比如,利川市建南镇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搞起农村淘宝,推销本地特色农产品,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一定的创造能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能力转型至关重要,包括发现机会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主动创业的能力等。比如,在利川市柏杨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一对夫妻认真学习传统柏杨豆干制作技艺,加工豆腐、豆干销售,每月纯收入超过500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对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又如凉雾乡马前村许多村民抓住民宿旅游大发展的机遇,通过建设改造自家房屋发展民宿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资本积累和管理能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要想实现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如何获取更多的资金以及如何用好这些资金,需要相应的能力作保障。首先,要有自我积累的意识,能通过获得劳动报酬积累资本;其次,要了解相关政策,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再次,能合理安排使用所获得的资金,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收入。此外,一部分易地搬迁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打拼做大了企业和产业,这就需要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农业生产活动管理、企业管理、劳务(职工)管理、资本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是脱贫致富的最佳产业选择,但长期以来市场开拓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培养和增强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农产品营销能力,通过开拓市场获得稳定收入,是保证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主要涉及了解和把握农产品购销渠道、挖掘利用市场信息、了解主要农产品消费区域与市场特点、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掌握产品营销技巧、开拓新的营销方式等。

  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既是获得社区资源、社会资本的能力,也是在就业过程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有助于贫困户获得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辨识信息与自我保护能力。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易地搬迁贫困户准确辨识各类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内容与要求、劳务合同关系等,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在劳务(就业)过程中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对易地搬迁贫困户而言,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易地搬迁贫困户面临着新情况和新挑战:居住环境的改变、传统生计方式的改变、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的改变、新的社区关系和人际关系、传统文化的改变与适应等。与此对应,他们也有新的发展诉求。以提升发展能力为中心,以技能培训为手段,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应采取如下对策措施加以推进:

  以技术教育为核心,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依靠农业及农村发展,因此,围绕农业的技术教育就是关键,如育种技术、田间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电商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既依靠本地专家、能人、农业科研院所,也要与高等院校合作,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培训,让更多的人接受农业技术的教育培训。

  以职业培训为抓手,增强务工就业能力。要认真研究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在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就业。特别是针对就地就业的易地搬迁贫困户来说,诸如家政、保洁、保安、快递等业务方面的培训尤为迫切,这为政府购买服务和企业帮扶提供了可能。

  以项目示范为标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易地搬迁贫困户要想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是持续的动能。要利用成功项目作为示范标杆,请创业成功人士讲述创业经历,激发易地搬迁贫困户内生动力。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文化服务能力。首先,要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组建公益性的民族文化展演团队,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购买服务来维持其运转。其次,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该产业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人全产业链参与,如旅游景点的文化展演、文化旅游商品的制作销售等。此外,要培养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通过正规培训和师徒传带等方式,易地搬迁贫困户不仅可以传承技艺,还能在民族手工艺品的销售中获益。

  以思想教育为重心,增强综合脱贫能力。综合脱贫能力需要全方位的素质提高。除了要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生产销售技能、文化传承、协调沟通与管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以精神为引领的复合能力。要加强对易地搬迁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家培养主动学习、主动就业创业、主动脱贫致富的精神,不等不靠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