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前瞻,智库谋远”。智库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党校智库建设应密切内接党委政府研究室,广泛外联高校和社会智库,突出学员优势,着眼于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需求,重视制度创新,用制度创新引导研究人员深刻把握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发现新问题,找准真问题,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创新选题策划制度。选题策划是智库研究管理的起点。智库选题应以问题为导向设定研究领域,实现从学科为中心到问题为中心的转型。当前在党校智库建设中,应当进一步创新选题策划制度。一是建立定期选题策划会和政策分析会制度。邀请有关专家、党委政府研究室相关人员开展专题研讨,研究理论动态和实践发展,分析政策走向,把握决策咨询重点,使咨政研究选题更加精准。二是建立定期选题征集和发布制度。可通过选题征集函等方式,向有关专家、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定期征集和发布选题。三是搭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智库可以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搭建平台获取信息转换。比如通过举办专家学术报告、学术沙龙,邀请党委政府部门和智库机构人员参加,共同调研、数据在线共享等形式,定期开展合作研究。
创新项目组织管理制度。策划选题形成“菜单”后,下一流程就是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组织管理包括团队组建、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组成员工作量认定等方面。当前,为进一步优化党校智库项目组织管理,需要创新制度予以保障。一是创新团队遴选组建制度。在团队负责人和成员遴选上,要以学科为基础,按照最大限度用好现有人才原则,结合智库研究人员实际进行遴选组建团队。如在做好“菜单”基础上,让授课老师担任负责人,学员分组构成团队成员,共同开展研究。这种方式充分吸收了学员工作实践优势和教师理论研究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智库成果质量。在团队结构上,可以固定某一研究方向为核心,一般为“负责人+团队核心成员+辅助人员”,确保团队“小而精”。另外,如果需要开展大型项目,可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团队组合。二是建立项目过程管理制度。智库研究与普通科研有所不同,具有研究周期短、任务重的特点。因此,智库类项目要通过制度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明确智库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如会议研究、调研时间把控、成果要求等,同时按照项目进展厘清各项目负责人权责边界。三是建立项目组成员工作量认定制度。要从智库统筹规划角度,确定智库管理人员、各项目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需要确定大型项目中的总负责人的工作量和各项目组之间的工作量认定问题。
创新调研制度。调研是智库成果产出流程中的必经之路。加强党校智库调研需要建立相应制度予以保障。一是建立调研经费保障制度。尤其对一些时间紧任务重的委托项目,应当有专项智库调研经费作为保障。二是建立跟踪调研制度。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和研究成果,必然需要长期的研究积累、精耕细作。因此,要建立跟踪调研制度,让各项目组结合自身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定位,对相应的政策领域长期调研、跟踪调研、长期关注。
创新成果质量评审制度。成果质量是智库声誉的根本,也是智库的生命线,需要用好的制度来把关。一要建立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智库成果应当先交由业内专家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由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所有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评审程序审查通过。二要建立智库成果标准。可尝试在根据不同学科基础及研究领域基础上,从政治性、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实证性和学理性等方面来确定智库成果的质量标准。
创新成果推送发布制度。“好酒也怕巷子深”,目前应增强党校智库成果推送意识,积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提升党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一是创新成果推送渠道制度。在进一步夯实现有“要报”等内参渠道基础上,还应当将已经通过智库质量评审的、高质量成果结集出版,主动推送到政府单位和相关大中型企业各业务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智库影响力。二是创新多元发布智库成果制度。除涉密成果外,都可以通过智库论坛、研讨会、成果发布会、智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强化智库成果、人才和品牌的宣传,不断扩大智库影响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