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2210家,从业人数3.32万人,年接待游客1553.3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年创利润5.58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37万元,间接带动3.48万农牧户增收。
通过2019年度对休闲农业运行情况检测了解到,我省休闲农业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下发展总体向好。根据自然生态、农牧业资源、区位交通、民俗文化、客源规模及市场容量等因素,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类型,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观光型”、以城郊设施农业为主的“设施农业休闲型”、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型”、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草地生态旅游型”、以旅游景点为主的“风景名胜依托型”等多种发展类型,并且逐步向主题化、产业化、区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开展休闲农牧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美丽乡村和美丽田园推介活动,已认定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全国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中国美丽田园3个,省级休闲农牧业示范点135家,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随着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步走向正规,向产业化发展,全省各地围绕推进牦牛、藏羊、青稞、粮油、果蔬、中藏药材、冷水鱼等农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其中在221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参与经营295家,占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