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地+”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2020-04-13 10:24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吴秀双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委党校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依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以现有培训资源为基础、以培训项目目标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使用,积极探索“基地+”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将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取得了较好效果。

  “基地+”培训模式的基本做法

  坚持共商原则,高起点设计。全面开展“基地+”培训模式,形成了涵盖设计、建设、使用和保障条件等内容的“1+4+2+1”全流程“基地+”培训实施方案。“1”,就是依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统领各个培训项目、教学(子)模块和教学活动。“4”,就是按照《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设计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四个教学模块和若干个子模块。“2”,就是两个教学专题库。一个是课堂教学讲题库,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等内容,共计约270个讲题。另一个是现场教学案例库,与四个教学模块和课堂讲授专题相对应,现已开发29个教学案例和现场教学点。“1”,就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学工作流程和现场教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为开展“基地+”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共建原则,高标准建设。建设过程分为动员、实施、验收三个阶段。在动员阶段,主要讲清楚开展“基地+”培训的意义、工作重点和保障条件,为开展培训定方向、增动力。在实施阶段,主要依托山东省委党校和威海市委党校的牵手计划等载体,多级联动,共同发力。一是打造精品课程体系。按照“抓重点、攻难点、补弱项、树亮点”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形成四个教学模块的教学专题体系。二是打造现场教学点体系。发挥全市组织和党校系统优势,聚焦中心工作,科学论证、划分现场教学基地类别,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开发。三是打造教学流程体系。在验收阶段,教务处组织第三方专家对教师开发的讲授式教学专题通过试讲进行验收,对教学团队开发的现场教学点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进行验收。

  坚持共享原则,高效率使用。一是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市委党校计划内和承接的部门班次,进修和培训类在相应教学单元采用这一培训模式,专题研讨班和部门班次根据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子模块;面向区委党校的培训班次,切实发挥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牵手计划的作用,真正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面向省内外培训班次,承接全国各地的培训班次,绝大多数采取“基地+”培训模式。二是坚持分管校长负总责,教学主管部门统筹各流程。教务处负责计划内班次的教学安排,培训进修处负责计划外班次的教学安排,业余教育处负责研究生班次的教学安排。三是坚持导学教师项目制,做到培训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个人化。

  “基地+”培训模式的重点环节

  明确培训目标。“基地+”培训项目目标非常明确:党性教育是灵魂,统领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经济等各个教学子模块。目标明确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有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理论教育,扎实推进党性教育,精准实施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二是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融会贯通。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的匹配度。

  服务中心工作。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是授课人主动思考、宣介中心工作。二是使学员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中心工作,更加自觉地服务中心工作。三是参与部门受益,推动中心工作。威海市委党校连续两年在文登区的界石镇、高村镇等四个乡镇开展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并将研讨成果和建议向所在镇教学点反馈,有效推动了教学点工作不断上台阶。

  扩大参训学员覆盖面。扩大覆盖面,意味着放大培训的溢出效应。一是将校内课堂拓展为实景式社会大课堂。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全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校内师资、设施、场地与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党校—分校—现场教学点的培训大格局。二是从计划内学员拓展到计划外学员。把全市科级以上的干部、农村两委干部、规模以上企业高管层每年轮训一遍,加大与各分校、部门、村居、企业联合办班的力度,举办各类“基地+”专题研讨班100多期,基本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年度培训目标。三是从市内学员拓展到市外学员。已承接广东、福建、西藏、辽宁等全国十余个省份100多个“基地+”培训班次。

  提升教管人员组织力。教管人员包括主讲和导学教师、教学保障和服务人员。一是提升教师(主讲和导学教师)的组织力。既提升教师理论讲授、政策运用、知识储备、调查研究的能力,又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课堂驾驭、教学主导、概括提升的能力,加速教师职业成长。二是提升教服人员(教学保障和服务人员)的组织力。既提升教学组织人员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评估、反馈的能力,学员管理人员对学员的党性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能力,又提升教学服务人员工作标准化和人性化及工作流程再造的能力,锻造了教学服务队伍。三是提升教师和教服人员的融合度。“基地+”培训模式实行的是项目制,依靠的是团队力量,发挥的是集体智慧,这就迫使教师和教服人员换位思考,换位工作,密切了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教学过程流畅。(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委党校)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