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探访

2020-04-20 10:30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阳春三月,本报记者走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省区,实地探访挂牌督战县如何较真碰硬狠抓工作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起,人民日报开设“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探访”栏目,陆续刊发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

  

       稳劳务输出 强产业带动 重真督实战

  贵州望谟 攻坚贫中之贫

  人勤春早,行走望谟,一派忙碌景象。

  边饶镇坎边村坝区,十几个贫困户正在地里给百香果苗浇水、除草、施肥,抢回受疫情影响的农时。趁着村民回家吃饭的工夫,两位驻村干部走组入户,排查脱贫攻坚问题短板。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隅的望谟县,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截至2019年底尚有2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人,防止返贫的压力也不小。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这场硬仗怎么打?还有哪些难迈的坎?记者实地探访,看望谟如何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稳劳务输出,防止因疫返贫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贵州。可在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望谟,山高谷深,97.2%的土地是山地丘陵,“一分田”都谈不上。

  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全县总人口32万多,常年外出务工的有7万多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条增收之路遭遇困难。原计划过完春节就去广东东莞打工,可年都过完一个多月了,乐旺镇大湾村贫困户罗天新、罗天恒兄弟俩还窝在家里着急。

  贫困户心里急,望谟县相关部门更坐不住。“春节期间,全县返乡农民工5.2万余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68%以上。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脱贫攻坚进度就会受影响。”

  经过全面摸排,望谟县明确思路:统筹安排,稳定劳务输出,防止因疫返贫。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望谟县依托国有劳务公司,主动与广东、浙江等地对接,推动就业扶贫走深走实。

  “我们在各村成立劳务合作社,挨家登记、收集村民外出务工意愿、意向。”望谟县人社局局长韦家准介绍,县人社、交通、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合协调机制,畅通返岗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包车、乘坐专列、搭乘包机等方式,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外出务工,全力稳住就业这个脱贫攻坚“基本盘”。

  “现在心里安稳了,憋足了劲好好干!”办理完健康证,罗天新兄弟俩搭乘政府组织的免费直通车返岗复工。在他们心里,已经许下今年的目标:“摘掉贫帽子,翻新旧房子,过上好日子。”

  截至4月7日,望谟县返岗和新增外出务工人员累计已逾7万人。

  强产业带动,聚焦精准帮扶

  春日里,芒果树花期正盛,51岁的贫困户韦细密满怀憧憬。

  2014年,贵州省农科院专家到油迈瑶族乡纳王村调研后,建议村民试种芒果。不少村民吃不准,迟迟没动静。韦细密也一样,犹豫了半天,还是在地里种满了苞谷。

  不久,眼瞅着邻居家的芒果长势不错,韦细密有点后悔。她算来算去,发现种芒果虽然前3年没收成,但有政策补贴,不比种苞谷收入少。第二年,她也种上了芒果。经过4年的精心管护,去年8月首次产果,收入1.2万元。

  “照这个势头,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年保守估算也能挣4万多元,脱贫没问题。”韦细密手里忙着,脸上笑着。

  在望谟县,现存的1.0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等占43.3%。

  “许多贫困户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我们就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望谟县扶贫办主任田龙言说,春节过后,纳王村新增了2000亩芒果,整体规模超过4000亩。

  “种芒果不费劲,有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帮扶干部还帮着找销路。”韦细密盘算着,今年再扩种一部分。

  也有些贫困户,自身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望谟县对症施策,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他们也能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52岁的罗小留,是边饶镇播东村的贫困户,因患心脏病,干不了重活。去年底,帮扶干部协调,把他家的3亩田流转到一家百香果种植企业,还帮他在种植基地找了个差事。

  “除除草、浇浇水,活轻快,每天1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今年我也能脱贫了!”收入成倍增长,罗小留也愈发有劲头。

  田龙言说,接下来要继续集中力量精准帮扶,攻坚贫中之贫,确保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重真督实战,确保脱贫质量

  4天时间,来自望谟县疾控中心的王封艳,走访了乐旺镇大湾村53户村民,确认14户人家还没有厕所。

  平地难寻,村民几乎都把房子修在了半山腰。一些村民家里没有厕所,只能靠出门上山方便。“60多岁的低保户杨小胜,上个厕所得往山上走七八十米。”

  今年2月,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省州联动督战队进村调研,就指出这个问题并要求整改。王封艳逐户排查登记,以最快的速度上报。“3月底,镇里已帮他们建好了厕所。”

  安全饮水、大病专项救助以及已脱贫、未脱贫、欠稳定脱贫人口等,都是联动督战队全覆盖排查的内容。2月下旬,第一轮问题排查工作如期完成。

  黔西南州副州长、驻望谟督战队常务副队长王雄义介绍:“发现的198个问题,第一时间向各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反馈,调度驻村干部逐项解决。”

  望谟县县直部门及乡镇还选派了2600余名干部,扎进村里担任网格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展开脱产驻村帮扶。

  “我们将进一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补齐基础短板,推动高质量稳定脱贫。”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表示。

  (记者  万秀斌  黄  娴  苏  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8日 01 版)

  

         拓岗位 促增收 补短板

  云南广南 百日总攻决胜脱贫


  莲城镇岜夺村,贫困户蒋玉林又在打听哪里有务工机会。过去,他“牵一头牛上山,一待就是一天”,如今总琢磨咋干活能挣钱。帮扶干部孙如军给蒋玉林出主意:“苗圃小镇快要开建,你去那务工,家门口就有钱赚,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春天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境内,满山苍翠,生机盎然。

  地处滇东南石漠化地区的广南县,地域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贫困发生率一度达20.14%,“既广又难”的戏称不胫而走。截至2019年底,广南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41户40542人,是云南7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3月中旬,云南省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要求在6月底以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列贫困村、未摘帽县全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广南尽锐出战。

  拓岗位,帮困难群众就近务工

  雨后初晴,县城西侧的广南国际鞋服城内,几排操作台一字排开,121位村民正在学习制鞋工艺。

  28岁的柏仁华,从前住在杨柳井乡宝月关村雨洒坝小组。那里山高坡陡,道路不通,广种薄收。2019年底,全组20多户搬出大山,住进县城圆梦社区。

  “入住一户,就统计一户的劳动力情况。”广南县人社局副局长韦红说,2019年10月至今,已对圆梦社区1428户进行了5轮摸排,共统计出劳动力3822人。

  柏仁华原本计划外出务工。前几次政府调查就近务工意愿,他都没报名。最近一次调查时,柏仁华多问了两句,一算,熟练工每月能拿4000元,跟在沿海城市务工差不多。不用奔波折腾,上下班还有公交车接送,柏仁华最终选择了就近务工。

  为帮助和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广南县对有意愿到鞋服城内就业的参观咨询者,广南县政府每人给予100元的一次性补助。韦红介绍说,对在3月31日之前和4月1日之后新入职鞋服城企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和1000元的生活补贴,两项补助时间均为3个月。

  外出务工一直是广南贫困户增收的主渠道,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5.5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5万人。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通过点对点输送返岗、推荐园区就地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等方式,广南县正朝着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截至4月7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74万人。

  促增收,让堤内损失堤外补

  外出打工、农产品销售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增收面临挑战。广南县多策并举促增收,让堤内损失堤外补。

  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广南发挥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拓展网络销售、消费扶贫等渠道。3月1日,广南线上扶贫超市正式运营。八宝贡米、蜂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实行线上销售,吸引不少客户下单。

  广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崔立平介绍,截至4月8日,中心的订单量已达6500单,其中90%都是线上销售,总成交额达68万元。“这些订单中的一半,跟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目前,广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在全县设立了11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着力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

  时间不等人,不离家、易上手、短平快的蔬菜种植,也成为广南扶贫的发力点。

  广南县曙光忠卫韭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最近一派繁忙景象,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忙着割韭黄。

  380亩韭黄,每天平均需要40人务工。“除了固定的工人,凡是有时间的村民都可以前来务工,每天70元,下班就结账。”合作社负责人段卫说,除了务工收入外,当地还有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每户入股5000元,年底最高可分红1500元。

  补短板,让住房安全有保障

  前几天,孙如军又一次敲响蒋玉林家的铁门。驻村两年,到过蒋玉林家多少次,孙如军早已记不清。可这次入户,他依然听得认真,现场逐项对照。

  门口看房:“一家六口,80平方米左右的钢筋水泥新房,安全稳固有保障。厕所在建,厨房还未安门,得继续盯紧。”入户看床:“以前一个大人带俩小孩还能挤一挤,如今最大的孩子上初中,住得挤。”

  再次经过厨房时,孙如军给蒋玉林提了条建议:“厨房不用这么大,挨着厕所也不卫生。几个孩子大了,老挤着住不行,干脆把厨房改作孩子卧室,你再换地方建个小点的厨房,住起来宽敞。”看蒋玉林不吭气,孙如军知道过几天还得再来一趟。

  根据云南省挂牌督战要求,广南县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再过一遍筛子”。几年攻坚下来,贫困户已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逐年改善。但因气候相对温暖,贫困群众对建房问题重视不足,有时几根木头一架,再围圈竹篱笆。缺乏安全稳固的住房,曾是广南脱贫摘帽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广南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903户13386人,实现既有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存量清零。日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18个工作组,再次对全县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情况展开细致排查,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确认“搬迁一户稳定一户,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经排查,目前全县还有18户住房使用功能未达标,正在组织施工单位开展补短板工作。”广南县住建局危改办负责人周健说,县里分类梳理的问题,已经以任务派单或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达各乡镇,确保如期完成危房清零任务。

  (记者记者  张  帆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3日 02 版)

  

 

      既要抓脱贫 又要防返贫

  四川昭觉 凝心聚力决战脱贫

 

  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早晨,马儿嘶鸣。围着马匹养殖合作社转了一圈,马海拾哈放心地回到自家新居里,“年前卖了30多匹马,现在还剩87匹。”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库莫乡,马海拾哈和乡亲们一起住上了新房子,搞起了新产业,日子充满希望,每天都是新的。这里是大凉山深处,也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截至2019年底,昭觉县仍有55个贫困村、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眼下,昭觉县既要抓脱贫,又要防返贫,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战贫困,各项工作紧锣密鼓,不敢有丝毫松懈。

  搬迁安置抓进度

  沿着崭新平整的山间公路,记者跟随马海拾哈来到他的新居。眼前,一栋栋淡黄色的小楼漂亮别致。附近,幼儿园、医务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加紧建设。

  “离县城很近,孩子们上学方便。”说起新家,马海拾哈夸个不停,“新房子100平方米,我家只出了1万元,其他是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

  马海拾哈的新家,在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南行不到两公里便可抵达城区。这里是凉山州有代表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承担着昭觉县70%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安置任务。全部建成后,28个乡、94个边远山村的1.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彻底搬出大山。

  施工现场,吊顶班组组长母志国正忙着吊装建材。自春节以来,他就没闲下来过,连续多日昼夜盯守。受疫情影响,项目施工人员节后延迟返岗,建材原料供应跟不上,工程进度一度迟滞。

  昭觉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项目指挥部,专人蹲点协调处理施工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政府与管理公司、施工企业共同推进,倒排工期,细化责任,将施工各环节任务落实落细。

  “我们要努力确保6月底前让贫困老乡住上新房子。”母志国说,县里召开了专题会议,调度红砖、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供应,并对施工企业给予防疫和物资支持,安排专车接人员返岗。“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们的施工人员都已基本返岗。”

  “十三五”期间,昭觉县要对12239户54505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4.4%。“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已建成住房10237套,建成率83.6%,其中7120户已搬迁入住。”昭觉县发改经信局工作人员周健介绍。

  产业帮扶拔穷根

  “拿着乡里办好的健康证明,到佛山就能直接进厂上岗。”3月16日一早,四开乡的彝族姑娘布格瓦洛,踏上了发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返岗专车。和她一起出发的,还有175位昭觉老乡。

  在凉山,外出务工是彝族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更是他们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支撑。受疫情影响,凉山各地农民工返岗复工普遍延迟,直接影响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为满足广大彝族群众外出务工需求,昭觉县启动“春风行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体检,点对点运送返岗复工。同时,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向佛山禅城区定向输送劳动力,并为就业农民工提供稳岗补助。

  “之前一直在找活,都不理想。”布格瓦洛说,前些日子,县里扶贫干部到村里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听说到佛山务工还有政府稳岗补贴,她很快就报了名。

  截至3月24日,昭觉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50300人。其中,“春风行动”劳务输出852人,包含贫困户506人。

  对缺乏意愿或没有条件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昭觉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今年,当地财政计划拿出348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增加公益性岗位等,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我们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通过‘农户+公司+合作社’模式推进产业发展。”昭觉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徐棕骏表示,截至目前,昭觉已新增牲畜近2万头、家禽22万只,新增加了道路保洁员、治安巡逻员等岗位3600个。

  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在昭觉县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贫困户马海阿作正对草莓幼苗进行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已轻车熟路。

  过去,马海阿作一家人住在山上,年收入也就五六千元。易地搬迁后,她进入产业园边学边干,“已经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也学会了用汉语和技术人员沟通,今年工资收入估计能有2万多元。”

  兜住底线补短板

  一大早,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的村民陆续出门放牛、上地,朝阳映衬下的彝族新居格外美丽。

  “老阿妈,特觉阿牛在家吗?”驻村第一书记马天敲响了脱贫户特觉阿牛家的门。“没在,到县里打工去啦!”

  马天听了很高兴,“我一直鼓励她去县里打工,一个月能挣近2000元,就不怕返贫了。”

  原来,特觉阿牛的丈夫去年患病去世,家里如今全靠她一人。尽管已经脱贫,收入却并不稳定。

  经过集体商议,马天和村干部决定对特觉阿牛这样的脱贫户实行兜底保障,一方面按规定将她家四口人都纳入低保,另一方面鼓励阿牛外出务工。“今年,我们还要种20亩金银花,把她家也带上。”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今年,昭觉县将加强实时动态监测,对有可能返贫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给予政策扶持。当地计划培训贫困户5000余人次,通过开设电焊技术、家政护理、烹饪技术、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课程,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目前,培训已经全面展开。

  “对已脱贫户,要持续巩固;对边缘户,重点防范返贫;针对低保、五保、大病、残疾等特殊困难户,‘一事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表示,“我们聚焦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确保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记者  林治波  宋豪新  王永战)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4日 01 版)

  

 

      咬定目标 强化举措 抓实抓细

  广西隆林 挂牌作战时不我待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石山占总面积1/3以上,资源匮乏,交通不便。

  这里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几年前,广西从20个深度贫困县中确定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县为极度贫困县,隆林名列其中。截至2019年底,全县尚有10个村、2219户、7829人未脱贫出列。

  决战脱贫攻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时不我待。

  隆林县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的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挂牌督战是为了‘战’。”隆林县委书记张启胜表示,“我们正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采取非常举措,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对所有未脱贫村实行挂牌作战,咬定目标抓实抓细,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干部下沉 真督实战

  “贫困人口脱贫倒计时200天;剩余贫困户69户,贫困人口333人,贫困发生率12.97%;住房安全:4月已全面开工……”

  走进隆林县岩茶乡平台村,一块“脱贫攻坚挂牌作战牌”标明了平台村的脱贫时间表、路线图。“2020年10月31日是验收时间,我们以此倒排工期。”平台村第一书记勾世友介绍。

  “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全力以赴强化举措。”张启胜说,隆林出台县级挂牌作战总方案和10个未脱贫村的村级子方案,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奖惩,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挂牌作战以来,张书记已经多次进村为我们解决脱贫‘堵点’。”勾世友说。

  根据隆林县挂牌作战方案,县党政一把手月均必访贫困村;分别挂点联系10个贫困村的县级领导,每月至少1次到村协调解决问题;对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在10%至30%的4个贫困村,分别再安排1名正科级干部和2名有驻村工作经验的干部进驻;对贫困发生率在5%至10%的6个贫困村,分别增加1名驻村工作队员,直面问题推进工作落实。

  “我们两口子有低保和公益性岗位补助,大儿子外出打工,收入比以前多了。就是房子只有40平方米左右,一家5口住着有点挤。”见到张启胜,平台村坡脚屯的贫困户王阿友说。

  张启胜里里外外察看了一遍,立即协调资金,扶持王阿友家扩建住房。

  平台村地处偏远,山高坡陡,6个自然屯因为水管老化损坏,群众饮水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场察看后,张启胜安排水利部门尽快落实后续工作。

  “我们就近寻找水源,优化管网布局,调度管材进场,加班加点干,预计4月底竣工投用。”隆林县水利局局长林世能表示。

  “对需要支持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支持解决;对需要整改的,要加大整改力度。”张启胜说,挂牌作战就是要整合资源、强化攻坚措施,加快协调解决村一级难解决或解决慢的问题。

  查漏补缺 巩固提升

  眼下,隆林正组织力量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专项核查。

  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广西从2019年5月起打响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四大战役”。今年,以深度、极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持续推进,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争取6月底前打赢“四大战役”。

  按照全县挂牌作战总体任务安排,4月,隆林县组织各级干部600多人,重点对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展开核查。

  两家共10口人,合住70平方米的砖瓦房——新州镇岩楼村村民杨亚放、杨亚税兄弟的住房困难,是此次核查中摸排出的新问题。

  “杨家兄弟其他方面的脱贫指标没问题,就是住房不达标。”岩楼村第一书记黄海棠说,两兄弟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去年本已申请到百色的安置房,后又觉得离老家较远而放弃。

  在岩楼村负责挂牌作战的隆林县政协副主席黄世恩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将杨家兄弟两家安置到隆林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已经抽签了,过不了多久就搬新家!”4月10日上午,接到哥哥杨亚放的报喜电话,正在南宁打工的杨亚税也很高兴。

  挂牌督战,关键是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新一轮全面排查,隆林将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细分为4种类别,分类施策攻坚。

  “公益性岗位就业巩固一批,产业带动巩固一批,劳务输出巩固一批,低保兜底解决一批,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张启胜表示。

  因地制宜 培育产业

  一场春雨过后,德峨镇么基村贫困户杨华来到自家田里察看桑苗生长情况。

  “3月底,家里的8亩田种了3万多株桑苗,都是县里免费提供的。”杨华算了一笔账,“种桑每亩地收益4000元,加上产业奖补1.5万元,今年光这一项能收入4.7万元。”

  么基村有未脱贫人口86户390人,贫困发生率达14.83%,是隆林县目前未脱贫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村民以前大多只种玉米,每亩地收益只有500余元。

  “这里石漠化严重,产业基础薄弱,在大山的夹缝中,种什么都不好长。”么基村第一书记杨再弘说,经过反复调研,种桑苗最合适。“今年已有54户贫困户参与种桑养蚕,占未脱贫户的60%以上,基本都能依靠桑蚕实现产业脱贫。”

  从免费提供桑苗,到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3万多平方米蚕房供贫困户免费使用,隆林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桑蚕产业。

  “有了合适的产业,贫困群众就有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依托。”隆林县县长杨科说,今年全县计划新建两个千亩桑蚕高产示范基地,再发展桑园3万余亩,预计新带动500户贫困户加入桑蚕产业。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耕细作,隆林特色农业产业渐成规模。目前,全县有西贡蕉种植面积3.7万亩、桑叶种植面积5.6万亩,板栗、油茶种植面积均已突破10万亩,今年计划新发展西贡蕉、油茶、百香果等种植面积2.4万亩。

  (记者  庞革平  李  纵)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9日 01 版)

  

 

       更大决心 更强力度 更实举措

  甘肃东乡 逐村逐户攻坚摘帽


  “因为疫情,村民外出务工受到影响。经过分析研判并征得村民同意,我们帮着贫困户流转土地、扩大藜麦种植面积,力争把损失补回来。”冯学忠说。  今年春节以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学忠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高山乡洒勒村和大树乡杨家村。

  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平均海拔2200多米,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严酷的自然条件,让东乡县成为临夏州乃至甘肃省脱贫攻坚战的重点。截至2019年底,全县还有1.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整合州直单位选派的500多名干部,抽调1800多名县直单位干部,所有贫困村都已实行干部包抓挂牌督战,县级干部包村,其他干部包社联户,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逐村逐户分析、制定攻坚方案。”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表示:“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稳就业:拓宽就地就近增收门路

  “嘀!”体温正常,登记入册,消毒进厂,马阿西果坐到缝纫机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马阿西果是达板镇达板村的贫困户,过去守在家里照顾孩子,一家四口全靠丈夫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在东乡县,类似的情况不少,贫困劳动力脱不开身,脱贫难度大、速度慢。

  “扶贫车间就业门槛低,建在家门口,上班不误照顾家。”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开导,马阿西果动了心,决定到邻近的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试试看”。

  一周后,马阿西果却打起了退堂鼓。车间师傅叫任春建,是个说话不绕弯的川妹子,电话里不留情面,“别人都能学会,为啥子你就不学,家门口挣钱都嫌费事?”

  马阿西果憋红了脸,回到车间加班加点练,一个月后学成上岗。“现在底薪1500元,还有200元全勤奖,加班有加班费,中午免费吃食堂。”

  “联合扶贫车间是为附近5个村的贫困户、易地搬迁户开设的,都是订单式生产,销路有保障。”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董事长徐向阳介绍,现有的267名员工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人。“疫情发生后,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从正月初二就开始生产口罩。”

  因为疫情,至2月上旬,东乡县有1.2万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影响。东乡县坚持内挖外联,加大组织输转、订单输转力度,最大程度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针对易地搬迁群众滞留家中的劳动力,分年龄段、分工种建立起劳动力资源库,通过发动县内施工单位认领、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渠道,广泛吸纳其就近就业。

  截至4月初,东乡县已协调县内用工单位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也已基本返岗复工。

  拔穷根:易地搬迁啃下硬骨头

  凤山乡那拉斜户村,东乡县偏僻贫困的村子。这里隐于大山深处,纵横的沟壑阻挡着进出村子的路。今年39岁的何木洒,祖祖辈辈生活在此。

  “靠天吃饭,土豆和玉米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何木洒说:“吃水更难,没山泉也无河沟,就在院子里掏一口水窖,用来贮存雨水。”

  凤山乡党委书记唐致真介绍:那拉斜户村海拔落差大、黄土易塌陷,居住很分散,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管护运行难,要拔穷根就得易地搬迁。“第一批40户已于去年10月底全部入住达板镇安置点,今年6月剩余的58户也将全部迁出。”

  “再过一两个月,我们一家就搬到达板镇上去了。”何木洒已经去安置点看了好几趟,越看越喜欢。“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去哪都方便。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水,好着呢!”

  “十三五”期间,东乡县需易地扶贫搬迁的5255户贫困户都已完成搬迁入住,各安置点配套建设暖棚圈舍1574座。根据县情和今年决战脱贫攻坚任务要求,东乡县又自我加压、积极作为,实施了生态宜居搬迁工程。

  “这是东乡县的自选动作,主要是面向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难以完善配套的边远山区25户以下自然村(社)和极度分散居住的群众,共计7769户。”东乡县委副书记杨志军介绍:通过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一次性解决这些群众的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就业等问题,夯实防止返贫的硬件基础。

  位于洮河沿岸的47栋安居工程眼下正在加紧建设,力争今年8月底让搬迁群众入住。届时,东乡县还将按照居家创业、外出务工、兜底保障等划分多个类型,根据搬迁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意愿精准落实后续扶持政策。

  补短板:力争6月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或爆炒,或清炒,或油炸,翻锅颠勺数分钟,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上了餐桌……学员们互相品尝、互提意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妥凤英说,针对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县里拿出专门经费,组织开展汽车驾驶、中式烹饪、美容美发、电焊等12个工种技能培训,学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全免。

  家住百和乡杜家村的陈帆,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前在餐厅洗碗、收盘子,月工资2000多元。”春节前回家,得知县里有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陈帆报名参加了厨师班。“已经学会了麻婆豆腐、大盘鸡等10多种菜品,还联系了一家农家乐,先帮厨再掌勺,每月能拿5000多元工资。”

  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是东乡县脱贫攻坚“冬春百日大会战”的内容之一。针对控辍保学、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等保障水平,东乡县再跟进、再核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逐项对照销号。目前,“三保障”到户类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凤山乡南岭村的马木洒家,不久前实施了饮水设施改造,“以前供水不稳定,时大时小,有时还断水。改造之后,水流大了不少。”

  “经过摸底确认,全县需改造冻胀老化管道595公里,新建蓄水池1座,新建和改造入户1801户。”东乡县水务局局长马文明说:“预计4月底将全部完成,然后将普及智能水表,完善网格化维护服务管理等。”

  东乡县将力争6月底让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记者  董洪亮  王锦涛)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0日 01 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