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市以“五抓”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础

2020-05-06 12:16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作者:甘肃省酒泉市民宗委  

  近年来,甘肃酒泉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坚持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以推进“六大工程”“八进活动”和“十大示范引领行动”为载体,突出“五抓”,筑牢“五个基础”,倾力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

  一是抓机制,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治基础。酒泉市把党的领导作为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协调的工作力度。出台《酒泉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意见》《酒泉市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意见》《“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牵头组织召开“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工作推进会和“互观互检”活动,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民宗委委员单位联席会议,保障创建任务有序推进。先后6次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9个单位、11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53个单位、108人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二是抓宣传,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思想基础。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意识形态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原则,以“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为重点,把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纳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创建培训、理论测试、网络答题、微视频大赛、主题演讲和“党员红书包”“马背党校”等送学活动,打造民族团结宣传一条街、主题广场、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营造“人人讲民族情、人人说团结话、人人做进步事”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模范事迹宣讲报告会,广泛挖掘和宣传民族团结典型做法、好故事,出版《石榴花香醉酒泉》《花开紫亭》等民族团结好故事汇编,各民族共同维系民族团结的合力逐步增强。疫情期间,酒泉市民族地区利用“双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全市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爱心助力”活动,已累计捐款捐物达75万元。

  三是抓脱贫,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经济基础。始终坚持“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理念,把移居玉门市、瓜州县的16.2万群众作为脱贫攻坚主阵地,连续13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项目帮扶活动,举全市之力帮扶7个民族乡项目资金2.9亿元,使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3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四是抓传承,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文化基础。始终坚持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和“魂”,按照“游敦煌莫高窟、走瓜州玄奘路、赏哈萨克姑娘追、住雪山蒙古包”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文化内涵。近年来,肃北、阿克塞游客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19年肃北县实现旅游收入5.22亿元,阿克塞县5.63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24%和113%。成功举办“首届马头琴与呼麦大赛”、阿肯阿依特斯盛会等民间节会,《雪山蒙古人》等民族文化精品剧目在全国各地不断巡演,肃北蒙古族长调、雪山蒙古族婚礼、草原那达慕大会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最大毡房热气球、最长哈萨克花毡、最大阔买昔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成功申报国家及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传承人84人。培育打造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黄泥堡村等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乡走出了一条“以旅兴乡”的特色发展之路。

  五是抓法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基础。始终坚持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建立市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等便民服务大厅,优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服务,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办事渠道。积极推行“活力网格”建设,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建立手机“智能网格”平台,第一时间跟踪解决社会管理“病症”。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市级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