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用学术解疑释惑

2020-05-25 10:07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郑秀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党校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好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用学术讲政治。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委党校坚持问题导向,摸准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积极探索用学术解疑释惑活动,努力推进用学术讲政治落地落实。

  通过多种途径准确掌握困扰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解疑释惑的前提条件,是要准确掌握当前领导干部在哪些方面存在比较普遍性的思想困惑,并将其中的关键点提取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解剖。找到“痛点”和“盲区”,对症开“药方”,是解决思想困惑的基础。

  首先是教研人员要在学员中开展思想交流式问题查找:从日常交流谈话中发现潜在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热点问题的访谈,寻找有一定共性的思想倾向;通过微博、微信群与朋友圈的发言交谈、转载与展示等信息中,体察流露出来的某些思想动向,尤其要关注其中带有困惑或忧虑性的观念表达;等等。通过这些途径掌握到的信息虽然不系统不完整,也不太精确,但真实性高,对了解领导干部思想状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次是在主体班学员中进行专门问卷调查和思想困惑问题征集。一是从精心设计的问卷反馈信息中得出一些具有量化考察意义的结果,拿到较为可靠的调查结论。虽然问卷的答案,可能存在部分失真性,但因为匿名答题等原因仍然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并且可以用来与上述思想交流式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发挥相互验证和补充作用。二是从征集问题清单中直接获得领导干部思想困惑问题信息。由于这种获取方式相对直接和明确,对提高情况掌握的可靠性和用学术解疑释惑的针对性有很大帮助。三是对当前领导干部思想状况进行专题分析。即汇集已经掌握的材料,再结合网络舆情中与领导干部思想动态有关的内容,一些最新案例、政策文件以及大量学员发言材料,各班次班主任和教师在与学员互动中的观察和感受等等,进行一些综合性考察,分析其中存在的真实的领导干部思想状况,找到比较普遍的共性问题,以及大致的思想倾向等等。有了这些比较充实的依据之后,用学术解疑释惑就具备了比较可靠的基础。

  开展学术研究对领导干部思想状况把脉问诊、解疑释惑。启动用学术解疑释惑工作,首先,要将上述领导干部思想困惑梳理出来,归纳整理成一个个研究选题。梳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将不同类别问题交由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来进行分析,要求给出清晰准确的表达,突出问题的疑惑点。教师和教研部要根据选题的需要,进行反复讨论,使选题表述的角度和范围尽可能精准匹配领导干部真实的思想状况,避免逻辑漏洞或概念及话语错误。科研管理部门和校领导全程参与其中,对选题的最终形成进行把关,并提出重要指导性意见。其次,选题经过校委会讨论定稿之后,作为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立项,安排给相应的教师承担,进行专项学术研究。再次,与常规性的科研课题成果评判标准不同,用学术解疑释惑的研究成果不要求大的文字篇幅,而是将研究深度和说服力强度作为两个评价标准,以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根本目的,突出其功能导向。帮助实现这个根本目的的方法,不是简单照搬经典文献或中央文件,或精巧的文字表达,而是体现专业水准的深入学术研究。

  为了引导研究成果贴近选题所指向的领导干部思想疑惑点,用学术解疑释惑课题研究要求并推动承担教师到课堂上去,到学员班去,与学员共同讨论,探寻问题症结。同时,课题成果的结项评审也不再采用外请少量专家鉴定评审的办法,而是由同样承担研究任务的校内教师、校领导和部分主体班学员组成“大评委”进行答辩评审。评委人数往往超过100人,其中学员比例超过50%。答辩现场全体评委给每一项研究成果匿名打分。程序汇总的分数决定每一项研究成果能否通过评审,以及在参加答辩的各选题中的排名。这使得承担选题研究任务的教师感到压力倍增,促使他们努力在增强说服力上下功夫,不断修改、反复打磨研究成果,使成果质量真正得到保障。

  用学术解疑释惑的选题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备课的延伸,因为其成果主要是作为教师课堂答疑互动的备用材料,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到有关课堂教学中。它以明显的问题导向特征,直指培训对象的思想困惑,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形成了发挥科研基础作用,以科研支撑教学,实现教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它和深圳市委党校同步推进的以重塑课程体系为目标的“四个70%”教学供给侧改革以及“用学术讲政治好书分享活动”等一起,把用学术讲政治理念全面贯彻到党校教学之中,帮助学员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强化了理论自信,从而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