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一是坚持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积极在中国民族报及省内主流媒体发声,利用城镇主干路电子屏、出租车公交车广告屏、社区阅报栏等播发、张贴标语。组织主题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模范事迹巡回报告会、民族团结题材电影周等活动,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理念传入千家万户。二是利用“互联网+民族团结”拓展宣传教育空间。依托人民网、新华网、长城网、“三微一端”宣传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传播民族团结河北好声音、好视频,展示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奔小康的良好风貌。三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宣传教育。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在中小学寓教于乐使广大青少年树牢“五个认同”意识;在高校培育大学生民族团结骨干,开展“办好一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建好一个民族团结宣传橱窗、讲好一个民族团结故事”活动。全省上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抓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工程。一是连续两年以来组织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分别赴青龙、宽城、围场现场办公,共支持项目611个、资金129.13亿元。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量身定制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重实效的帮扶项目,集中解决了制约县域发展的突出问题,极大提升了民族地区生肌造血功能。二是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环京津示范带建设。73个民族特色村镇纳入省美丽乡村支持范围。集中打造了111国道沿线和清东陵、清西陵周边“一线两片”精品片区,特色产业带动,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三是组织全省少数民族参观团赴省内先进地市参观学习,增强了建设家乡、带领各族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截至2019年底,民族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2.8亿元,GDP增速6.9%,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3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8元,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90.75%和75.57%,。
三、抓好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工程。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石家庄、唐山等地从解决子女入学、同等享受城市便利服务等方面入手,真情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办实事、解难题。加强“两头对接”工作机制,先后与青海、甘肃、北京、天津、西藏、新疆、内蒙等省区市民族工作部门签订协议,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鼓励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积极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