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55年来西藏电力发展:“电”亮万家放光明

2020-08-24 09:30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袁海霞  

  “当圣地点亮一盏盏灯光,雪山上传来光明的歌唱,你把那雄奇的布达拉照靓,为藏家送来灯火辉煌……”当歌曲《跨越》在耳畔响起,第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参建人员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克服高寒缺氧、低气压、大风、强辐射等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历经16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一幅幅浮现在我们眼前。

  自治区成立55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西藏不断发展,一代代西藏电力人扎根高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光明”赞歌。

  电站建设:

  不断满足百姓用电需求

  “为啥树杆立在路旁,上面布满了蜘蛛网,电线杆子行对行,纳金日夜发电忙,接起线来家家亮,拉萨日夜放光芒呀。”这首《逛新城》中提到的纳金,指的就是1965年建成发电的纳金电站,正是这座被誉为“拉萨河畔夜明珠”的电站,结束了拉萨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明告诉记者,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电力装机容量仅8000多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为2600万千瓦时,仅有35千伏拉萨电网雏形。除拉萨、日喀则等少数城镇外,其他地区基本无电可用。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藏电力发展都难以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西藏电网长期处于缺电状态。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纳金电站、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羊湖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站建成投产,西藏电网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缺电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1世纪初,西藏电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昌都金河电站、拉萨直孔电站、阿里狮泉河电站、林芝雪卡电站、老虎嘴电站、拉萨过渡电源和旁多、藏木等一批骨干电站先后建成,西藏电网装机规模大幅提升。

  2015年,大古水电站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2年全部完工。

  2020年8月11日,国家重点工程加查水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加查水电站是西藏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单机容量为120兆瓦。

  “截至2019年底,我区总装机容量达到358.67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为77.6亿千瓦时。”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明说。

  电网建设:

  点亮百姓美好生活

  2020年3月27日,“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前夕,在春意盎然的林芝巴松错湖畔的错高村,罗布次仁已经办完了松茸加工厂、冷藏库的手续,准备带领村民一起迈向新生活。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爷爷的愿望到他的加工厂,如今的美好生活让他感慨万千。

  52岁的罗布次仁是错高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农奴后代。小时候,家里一直都是用酥油灯和油松枝照明,那时,爷爷最大的心愿便是在有生之年能看见村里通上电。1998年,村里第一次用上了电,灯亮起时爷爷的笑容一直烙印在罗布次仁的脑海。

  爷爷对电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激励着罗布次仁奔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电渐渐不够用了。电压不稳成为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甚至生产的一个难题。

  2017年,为了让农牧民群众用好电,国网西藏电力开始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错高村便是其中一个村。罗布次仁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了好几天。村里人开始添置电动酥油桶、冰柜等大件家用电器,还想着办加工厂等。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加工厂、冷藏库也要建起来了,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罗布次仁满怀喜悦。

  为了让农牧民群众用上电、用好电,我区电网建设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1981年,西藏首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上个世纪90年代末,西藏藏中电网雏形形成。

  2007年,随着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成立,西藏电网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新时期:先后拥有了青藏、川藏和藏中三条“电力天路”,并相继实施完成了地市农网“户户通电”、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通大网电、“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西藏各族群众实现了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尤其是2018年,世界海拔最高、世界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压电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的建成投运,实现了藏中电网与昌都电网联网,西藏电网进入500千伏超高压大电网时代。

  2018年启动建设的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于2020年6月28日顺利完工。工程将惠及69个县350个乡(镇)4860个村,解决和改善23万户67.2万名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

  2019年9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运。工程投运后,将彻底解决阿里电网孤网运行和阿里地区长期缺电的问题,使西藏剩余的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改则和措勤7个县用上大网电,解决和改善工程沿线16个县38万农牧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西藏将形成覆盖全区74个县、300多万人口的统一电网,有效解决西藏长期以来的缺电问题,供电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自治区成立5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电网长期以来的缺电问题,实现西藏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外送,为全区能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维护:

  安全运行有保障

  一张张因长期缺氧而黝黑发紫的脸庞,一对对因雪盲症而充血的眼睛,一双双因高寒而冻得肿胀的双手……这是西藏电力维护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

  王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川藏联网工程的一名电力检修人员。

  “川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之一。”王航告诉记者。

  从芒康县城出发,到达需要检修的最高塔位有50多公里的路程,车辆每行驶1公里,海拔压差的平均变化就达到20米,整体海拔压差变化达到1000米。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航来说,去海拔4500米以上的杆塔检修是一种挑战。他第一次感受到后脑胀痛、胸口发闷……尽管不断地吸氧,还是呼吸困难,“嗡嗡”的轰鸣声在耳间环绕式响起。到达海拔4700米的山顶后,王航的高原反应愈发严重。队伍负责人王褚说道:“王航,今天你还是回去休息吧,再适应适应这边的环境,等身体适应了再来现场。”王航不同意,说自己能行,最终负责人还是拗不过这位年轻人,同意王航一同步行前往塔位。

  越往上爬,坡越陡,有些地方坡度甚至接近90度,脚下是不断滚落的碎石,巡检人员背着沉重的背包,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手臂和膝盖处都有损伤,安全员徐旭却打趣地说:“咱们这是‘四轮驱动’啊!”

  在离塔位还有30米的一个山沟处,因为没有经验,加上长时间的爬山,王航的高原反应愈发严重,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安全员徐旭最先发现了这一幕,马上过去把王航扶住,赶快让他休息吸氧。十几分钟后,王航发紫的嘴唇才恢复了一点血色。王褚询问着王航的身体情况,再一次劝他返回,王航却坚持要留下。他说:“年检工作任务重,班组人员本来就不够,我哪能说走就走!”

  如果说高原反应还能慢慢适应,那么极端恶劣的天气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就是阻挠工作进展的一只更大的“拦路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川藏联网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藏东高地,地处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气压很不稳定,气候多变,虽然是六月份,但在这里,暴风雪、冰雹和狂风常常毫无征兆地大驾光临。而本次年检的有效工期仅有1个月。这天工作结束后,王航感概道:“向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者致敬,我一定要好好加油,做好年检工作,守护好这条天路。”

  王航不是一个人,有无数电力工人,正和他并肩作战,只为守护我们的“光明”生活。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