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抓手,备受媒体关注。近年来,全区各地区各部门聚焦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批改革模式成熟定型、操作办法管用、社会反响良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会同自治区营商办认真梳理,深度挖掘,集成形成典型经验清单在全区推广,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示范引领。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少跑腿
不动产登记手续繁琐、效率低,饱受群众诟病。为此,南宁市开发“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部门数据共享业务集成办理,自然资源云平台与住建、税务、司法、公安、城管、民政、公积金、工商、教育等9个部门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网一门一次”。在办理模式方面,在全国首创“24小时不打烊”网上全自助登记办证模式、全国首推全业务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实现96%的业务可通过网上自助申办、在线缴费缴税同步生成电子证照、在线完成档案查询,实现不动产登记“一次也不用跑”。对确需现场办理的4%的业务,实行现场“1小时办结”,即来即办、立等可取。目前,南宁市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平均办理用时仅0.27个工作日,较以往2.5个工作日提升了89%,这一典型做法被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异地办手续,费神费时又费力。为打破市辖区内政务服务层级与地域限制,柳州市推出政务服务“全城通办”改革,打破机制、行政、数据等“三大壁垒”,分期分批发布“全城通办”目录清单,推行“通办地收件,归属地受理、归属地审批”和“通办地收件、通办地受理、通办地审批”两种运行模式,开展服务标准、办理流程、材料清单、办理时限“四统一”,就连材料寄递费用也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统一保障,有效解决了政务服务事项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网点各自为营等难题。目前,柳州市“全城通办”事项分两批共推出290项,占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50%以上,办理通办业务达56万件,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群众办事省时省力又省钱。
主动精准高效对接企业需求,急企业之所急
项目审批跑断腿,企业望眼欲穿干着急。为帮助企业尽早开工建设,梧州市突破常规审批流程,推行“联合审批(验收)+承诺制”模式助推项目建设。该市采取“一窗受理报建、一室联合审验”,将企业投资项目13项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事项,5项审批事项采取承诺制,在大幅压缩审批时间的同时,企业只需签订承诺书即可开始建设项目附属工程,实现“拿地即可施工”。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履行承诺信用评价“红黑榜”奖惩制度,督促审批监管部门加强承诺事项监管,激励和监督企业履行承诺。目前,梧州市投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时由过去的6个月缩短至2个月以内,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效能。
办税排队长、来回跑,纳税人苦不堪言。贺州市八步区推行“互联网+税务”改革,开发使用网上智慧办税系统,将导税、咨询、填单、办税等实体办税厅流程152项业务进行“线上复刻”创建“云窗口”,纳税人通过手机即可享受在线取号、办税受理、政策解答等“云服务”,实现“云上填单、云上预审、云上修改、在线评价”,营造了在线优质办税环境。实行网上办税后,八步区免跑办税覆盖率达90%,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减少80%,“在线评价”满意率高达98.5%,实现办税由“最多跑一次”再优化升级到“一次也不跑”。
涉企政策千头万绪,很多企业“望洋兴叹”。为有效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南宁市积极打造涉企政策集中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从58个文件中梳理出首批共62项政策兑现事项纳入集中办理,设立专窗,建立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企业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原来分散在市直各单位窗口涉企优惠政策的咨询、申报、办理、兑现等,实现“一窗申办”、信息共享和多部门同时审批,切实把优惠政策送到了企业手上。实行涉企政策“一窗通办”以来,南宁市涉企政策兑现事项的办理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兑现各类政府奖补30多亿元,累计新增减税近100亿元,252万户次纳税人享受到新政红利。
通关时间长、费用高,外贸企业常常“堵”在国门口。为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凭祥友谊关口岸创新进口货物“提前审结、卡口验放”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口岸卸货、卸货转关、保税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等业务模式在总署智能卡口自动验放,同步开发智慧查验管理系统,货主可通过手机APP统一接收放行和查验结果等通知信息,实现货物“快进快出”。改革之后,友谊关口岸货物实际整体通关时间缩短2-3个小时,日均通关能力翻倍,企业在口岸区域产生的费用减少逾九成,车辆滞留与通关速度慢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增强服务意识,难办的事让政府跑
社保事项种类多、政策性强,政府部门多做事,群众和企业才能少跑腿。为此,南宁市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人社全业务的大集中“智慧人社”系统,全面废除原按业务分设的就业、社保、人才等10个业务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推进跨业务、跨部门92项事项简化办理、合并办理,清理整合23个网站、微信、APP等平台,只保留统一的“一网一微一端一体机”,并将原就业、社保、职称等分散的服务大厅统一规划调整为人社“一门式”受理大厅,实现“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打造“全市通办”“跨城协办”服务。改革以来,在线查询或办事效率提高10.5倍,线下业务量占比下降29.2%,填报材料、“来回跑”大幅缩减,电话调查满意度由88%提高到96.2%,改革经验获国家人社部发文向全国推广。
“衙门难找、衙门难进”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为破解这一难题,桂林市推出“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实行“大厅一键取号、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对外实行清单式、标准化“流水线”业务受理模式,后台审批部门负责联合审批决策执行,群众只需把材料递送到任何一个窗口,剩下的事都由政府办完。改革以来,桂林市共55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在前台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平均当场办结率为65.25%,相比改革前提升超过一倍,有群众反映,“全科窗口”比银行VIP窗口服务还要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治区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基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推动广西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记者董文锋、龚文颖 通讯员王金成、周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