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下大力把贫困乡村产品做成紧俏抢手商品

2020-10-20 10:25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苏超光、通讯员许盛合  

  来自贫困山村、出自千家万户的八桂农产品,被装备成规范的军团,集结在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线上线下双双融入现代物流大网络,投送到区内外千千万万消费者手中。

  自治区层面高位推动,政府、工会和国企共同打造的消费扶贫大网络,在广西成功搭建并已高效运作一年整。

  扶贫产品变身俏销商品

  在占地3000亩的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一个四面通透的仓储场特别繁忙。白天货到货走,车来车往;夜间灯火通明,人进人出。搬运的、拆包的、分装的、登记的,连国庆中秋长假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集散、中转、配送的,全是从贫困地区组织来的农产品,粮、油、肉、蛋、奶、果、蔬、菌、酒等等,各种山货土特产应有尽有。它们经过商品化包装后,被快速发往各地,每天价值高达数百万元。

  “仓储场扩大到了7000平方米还嫌不够用。”现场负责人班锋指着分门别类堆放的农产品介绍,货物林林总总价值在5000万元上下,相当于一个沃尔玛大超市的仓储量。

  把贫困乡村产品做成紧俏抢手商品,是广西消费扶贫行动的成功之道。

  2019年7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工会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每年采购金额不低于本单位当年职工福利支出总额的50%,单位食堂不低于当年消费农产品总量的20%。

  2019年9月,广西农村投资集团以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的谐音,专门成立了“一另一七”公司,担当起消费扶贫行动落地的运营主角。

  贫困乡村的土货特产虽然“天生丽质”,但不“梳妆打扮”就难登市场“大雅之堂”。农投集团与扶贫业界、产地精英互动共商后,拉出了一系列“装配清单”——

  那坡县以野生香料草果为卖点,配上八角、肉桂,组成“三合一”小包装,起名“厨房三宝”;象州县的百合粉、藤县的葛根粉、龙州县的桄榔粉,分别具有养肺、养肝、养胃功效,组合成保健饮品“壮乡三粉”;荔浦县的芋头粉、紫薯粉、马蹄粉,也“三合一”成第二款“壮乡三粉”……

  都安有个地平村,盛产黄豆、黑豆等,在当地小有名气,外人少有问津。农投集团“点豆成金”,将其与红豆、绿豆、红米、紫米等组合,冠名“六小福”,破茧化蝶飞出山村,不到一年销售额爆增到230万元。

  将土货变成靓品,再通过购销合作、建立基地、委托加工等方式,农投集团一年间开发出系列扶贫产品300多个品类,还储备着2000多个品种,今年前三个季度销售近3亿元。

  线上线下打造展销平台

  今年5月,农投集团承接“广西扶贫产品”的审核、认定及其标识管理工作,消费扶贫行动更上新阶。他们积极对接14个设区市,扎实开展审核、认定工作,目前全区已有7082款产品经国务院扶贫办认定并发布,1688款经自治区认定报送国务院扶贫办,1521款产品已经自治区初审。同时还优选出500多款广西扶贫产品,储备品种达3000多个。

  广西有8个未脱贫摘帽县、7个贫困人口5000人以上县市、10个贫困发生率5%以上的贫困村所在县区。这25个县市区的农产品被优先锁定,全部上架中国社会扶贫网“广西特色馆”。我区还充分利用数字广西、淘宝、京东等热门平台,合作建设“广西扶贫产品”专馆专区专卖店。线上展销魅力四射,各级各地工会、消费者选购踊跃。

  线下展销同样五光十色。消费扶贫行动实施一年来,农投集团先后举办、承办、联办了15场大型主题活动,力推扶贫产品进机关、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超市、进机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目前,已与500多家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团购扶贫产品合作关系,包括生鲜产品配送。

  线上线下倾力打造消费扶贫大平台,农投集团连“自身”也武装起来。30多层高的总部新楼,一楼大厅被辟出一个空间,全部用作扶贫产品展厅和超市;而视野最开阔的顶楼及露台,近千平方米的面积全部用作扶贫产品体验馆。

  社会各界形成八方合力

  “为确保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暴增的消费扶贫订单供货,截至9月29日,我们自掏腰包垫付了7174万元,让供货的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及扶贫企业安心。”农投集团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朱玉红说。

  同时,“一另一七”公司业务部门搬到仓储场现场办公,组建先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保障消费扶贫供销有序开展。

  “合力的形成靠我们凝聚,也靠社会各界努力。”“一另一七”公司销售负责人杨卫民说了两个故事。

  去年中秋节,广西大学订购了2000只环江鸡,村里组织劳力宰杀一整天,第二天上午送到。由于没有冷链保障,部分白条鸡出现变质,被退回600多只。眼看数十养鸡户的辛劳要打水漂,农投集团挺身而出,承担全部损失。时隔一年又中秋,广西大学也送出“暖心丸”:继续订购扶贫产品,数量再加码。

  今年国庆中秋前,容县供电公司订购了一批木耳,分发给职工后才发现对方错发成了姬松茸,其价格要比木耳高出一倍。双方紧急协商,容县方面主动提出:春节前再订购同样数量的姬松茸,届时改发木耳过来对冲。

  消费扶贫行动也纳入了粤桂扶贫协作范畴。今年9月,农投集团负责人赴东莞造访华为松山湖基地,获得300多平方米的黄金门面,只需要象征性支付一点租金。广西扶贫产品旗舰店顺利进驻华为,进军广东大市场有了立足点。

  消费终端带富贫困乡村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近年着力培育“瑶山牛”扶贫产业,实施“贷牛还牛”新政。由于扶持力度大,村民从开始送都不愿要,到现在家家争着养,形成了养牛热潮。

  养牛户的信心,还缘于有座大靠山——“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龙头企业。这家名为“嘉豪”的民营企业,400多名员工绝大部分是贫困户,所生产的生鲜肉及其深加工肉制品,都被认定为“广西扶贫产品”。

  目前,都安全县养牛超过20万头,养羊超过100万只,一派“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兴旺景象,带动2万多贫困户10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那坡县供销社有一个千亩规模的八角基地,都是树龄十几年、正值盛产期的“壮年树”。由于八角价贱,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农投集团把八角、肉桂与草果组合成“厨房三宝”后,当地八角鲜果行情大涨,从每公斤五六元猛升至十多元。去年,该基地被一投资商承包30年,数十贫困户得以聘用。八角基地又焕发勃勃生机。

  目光转向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在自治区和南宁市两个层面联手支持下,3000平方米的一楼展馆建设成为“广西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并配套设置“广西扶贫产品电商运营中心”。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广西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正式开张运营,一股更强大、更持久的脱贫攻坚合力将在此汇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