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委党校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于党性教育的要求,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创新党性教育培训模式,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坚持党校姓党,强化党性教育主地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20%的要求,在主体班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坚持课堂教育与现场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党性剖析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党性教育真正取得实效。一是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重视“四史”教学,探寻与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引导学员补钙壮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三是持续开展信念宗旨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在半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设置“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教学单元,1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成立临时党支部并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
挖掘红色文化,推出党性教育新线路。全面挖掘和有效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茂名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比较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文化、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主线开展党性教育,使学员洗涤心灵、坚定信仰。一是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做好李卡烈士事迹和诗文宣传工作,出版了《“永远跟着太阳走”——李卡烈士诗文集》,通过以文化人的形式增强党性的魅力。二是高标准建设党性教育农村党组织活动新基地——村级新农人驿站与农民博物馆,将党性教育的种子撒在农民的田野上。三是建立主题突出、系统完备的党性锻炼现场教学基地,按主题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线路。革命文化线路:广东南路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电白县支部旧址、化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精神文化线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茂名市冼夫人故里)、高州市根子镇大唐荔乡核心区教育培训基地、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茂名石化厂史馆、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等。建设文化线路:茂名市滨海新区建设平台、高新区建设平台、水东湾新城建设平台等。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党性教育新方向。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党校特色,打磨党性教育精品课,打造锤炼党性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注重把握时代特征,研究本地党员干部的特性与需求,寻求教学切入点。一是开展仪式教育。组织学员参加仪式活动,在集体氛围感染下,促使学员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党性锻炼的目的。如:坚持每周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祭扫烈士墓、瞻仰烈士陵园,感受英烈事迹的精神洗礼和熏陶等。二是开展互动式教育。打破单向、封闭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加强教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交流。如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扶贫先锋”等优秀党员干部开展“身边榜样讲述初心故事”报告会;开展以“有信仰就说出来、有本事就显出来、把党的旗帜亮出来”为主题的“十比”活动;开展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课前读书分享活动等,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三是开展移动式教育。充分借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即时新媒体工具,设置“党性修养套餐”,班级临时党支部通过班群组织学员“点菜”学习;开通党校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四是开展互换式教育。锻炼党性不仅表现在理论学习中,还体现在开展学员的政治实践中。市领导不仅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还在党校授业解惑,其课时比例要达到总课时20%,形成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同时,重点拓展中青年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过程中安排1个月时间到基层一线跟岗锻炼,切实加强学员的党性锤炼和实践锻炼。五是执行党性教育考核。严格执行主体班学员考核办法和负面清单的规定,把党性教育考核结果作为学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