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2020-12-25 16:35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赵永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01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近年来,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教学关键位置,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举措、全方位推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突出党的创新理论让党性教育“强”起来

  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不动摇,以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着力加强党性教育。一是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业主课核心地位。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作为所有班次教学中心内容,打造“1+7”教学模块,建立“总—分—特”课程框架,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总论课程5门,分论课程32门,特色课程13门,从不同角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三进”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导向,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发“以‘四个转变’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三最’”论述等系列专题,进行集中研讨,着力在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上下功夫。在充分实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教学比重分别达到70%、20%以上目标要求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比重占到理论教学的50%以上。

  讲好青海故事让党性教育“火”起来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同时青海位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是国家联疆络藏、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有着众多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鲜活生动的改革开放故事。近年来,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秉承“开展‘四史’教育、坚定理念信念、弘扬斗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着力挖掘“讲好青海故事、传播青海声音”的优秀元素,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涵,不断拓展党性教育载体。一是用红色资源让学员感悟党性“密码”。通过校地合作,精心打造中国原子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班玛县红军沟、循化县红光村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情景剧形式艺术再现“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慕生忠开路精神和尕布龙赤子精神。运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委旧址(窑洞房),打造青海党史教育展馆,以“中国共产党在青海的奋斗历程”为主题,围绕“撒播火种、点亮理想”“喜获解放、当家做主”“艰辛探索、曲折发展”“改革开放、矢志复兴”四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大量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生动讲述青海故事。以这种方式,让学员在“实境课堂”接受现实的、身边的党性教育,在历史情景的再现中感触党性光芒,从一代代英模身上领悟党性力量,从而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对宗旨、对初心使命的忠诚。二是用青海的新实践、新精神开展党性教育。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成果,先后开发了“‘一优两高’战略在柴达木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在环青海湖地区的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教学培训项目,集中反映青海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以此对广大学员进行党性教育和熏陶,引导学员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提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重视用“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教育学员,打造“文化视域中的新青海精神”等系列专题,教育引导学员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责任担当和奉献奋斗精神。

  坚持方法创新让党性教育“活”起来

  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培训运作方式努力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一是不断创新党性教育教学方法。在原有的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问诊式、聚力工坊、“四副眼镜法”等全新的教学方法,辅之以研读分享、读书沙龙、学员论坛、结构化研讨,激发学员兴趣并引导其主动融入,切实增强培训效果。二是构建“互联网+党性教育”新模式。有效利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校院“网上大党校”线上教学平台,主动引入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课程纳入网络课程资源中,进一步丰富党性教育“大数据库”,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三是根据不同班次“量体裁衣”,将党性教育贯穿始终。按照“突出优势、分类提升”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规范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党性教育。例如,在中长期学制班次,开展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锅饭、同想一件事、同解一道题的“四同”教育,已成为学员考察省情民情、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必修课程;短期培训班次,由班主任和班委“双核引领”,通过举办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和党性分析会等活动,以“短、平、快”的方式让学员接受党性锻炼,从而增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拓展开放办学让党性教育“亮”起来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开放办学是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积极扩大交流与合作,彰显特色优势,提升党性教育影响力。一是整合青海省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着力优化完善教学项目链。坚持以每年打造1个质量高、团队强的教学培训项目为牵引,不断优化完善“1+ N”教学项目链,即以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为主体,生态文明+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为多翼,在部分市州开展现场教学,开辟校地合作培训新空间。学员们普遍反映,以项目链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形式新颖、方式灵活,既能使大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接受党性教育,又能为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充了电”“加了油”。二是开拓开放办学新渠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搭建与兄弟省份交流交往新平台。先后承办河南省市厅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上海市委党校中青班等多批次省外培训班次,安排“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尕布龙赤子精神等最能体现青海特色的党性教育精品课,选择原子城、青海湖、祁连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点开展现场教学,让学员深刻体会青海在稳藏固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显著成效,深刻感悟高原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经受“心灵的洗礼”。同时,将新任职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等重点班次延伸至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等院校接受党性教育,使学员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拓宽了政治视野、启发了工作思维,有力推动了党性教育的全面延展。

  〔作者系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