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生态及公众对于传媒的理解,如何面对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这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给执政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多元,这使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较为特殊。这些因素和新媒体时代的全天候、全覆盖、快速性、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深深交织在一起,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公民意识,如何面对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这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特殊性
20世纪后期,传媒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生态以及公众对于媒介的理解,人们开始需要寻求媒体化生存,突出强调人们对于信息的分析、评价和使用的能力。美国媒介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从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媒介素养首先是一种能力,体现在这样三个层面上:首先,媒介素养是一种认知能力;其次,媒介素养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再次,媒介素养是一种参与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既是受众,又是媒体报道和监督的对象,同时还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具有多重身份。这种多重身份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既是受众,但又非一般的受众,因为他们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管理职能的承担者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在社会生活中,很多重大政策、重大事件的信息都是通过他们来向公众发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还是重要的信息源。他们的声音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了解媒体,尊重媒体,善用媒体就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其媒介素养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不仅要符合媒介素养的共性,还要突出领导干部的个性。这种个性,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于媒介信息,领导干部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不论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是处理突发舆情事件,领导干部都要保持理性思维,在判断信息本身,了解民意的基础上,还要理性思考信息制造者的内在心理过程,理解民心。可以说,准确地认知和解读信息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媒介参与来提高执政能力。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我国的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据腾讯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政务新媒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政务微博账号近28万,政务微信公号已逾10万。“两微多端”已成为新媒体政务发展的趋势,“两微”指的是微信、微博,“多端”即是多种移动新闻客户端。新媒体的大行其道,一方面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同时也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搭建了一个快速高效的平台。正如有学者所形容,新媒体时代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以政务微博为例,政务微博已不仅仅只是官方信息公开、了解民意的单向渠道,而是通过与网民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微博问政。其一,通过政务公开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准确的判断,既不一味迎合网络舆论,也不忽视网民声音,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公众回应并调整方案。其二,在一些突发性事件的舆情处理中,利用新媒体快速、高效、全面的信息传播特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社会情绪,必要时可以通过网络中的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发展。其三,主动接受媒体监督,让网络问政成为接受公众监督的新方式,从而促进自身工作的发展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通过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培训亟需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范畴,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培训。
第一,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当前,很多培训机构都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开展了专题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应对媒体”或“媒体应对”成了一些干部培训班的主要课程。“应对媒体”这样的提法,体现出面对媒体的心态是被动而不是主动开放,从侧面反映出了如今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心理恐慌。对于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的教育培训,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尊重媒体、重视媒体是媒介素养中不可或缺的态度和道德因素,也是领导干部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可以发现,在众多舆情事件当中,由于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态度不当而引发的公众不满情绪,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以致该事件的新闻点不断地出现,成为事件额外的发酵区。有道是,态度决定一切,在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态度,必将接受公众超乎寻常挑剔的检验,客观上影响着舆情发展的走向。因此,树立正确的媒介观是开展舆论引导、进行媒体沟通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
第二,注重媒介素养培训的针对性。对领导干部开展专业化、高质量的媒介素养教育和专题培训,尤其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培训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不同,其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也会有所侧重。比如,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基层领导干部,就要加强他们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在压力调整和情绪管理方面,可以组织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专题辅导,学习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何保持理性的判断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媒介素养的培训内容可以分为理论与技能两个部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部分可以请从事媒体传播规律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讲,而技能部分,实践操作性较强,可以尝试请资深的媒体工作者来讲,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网民一起参与。总之,对于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培训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最好可以在培训之前通过问卷测验,了解每个学员的大致特点,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
第三,创新媒介素养的培训方式。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媒介认知有待提高,媒介素养有待提升的现状,各级组织部门已经开展了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记者采访等情景教学,培训学员接受媒体采访的实际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互动等提升培训效果。这些培训方式既有针对性,也有实效性,其特点是物理情境真实和心理情景真实,在真实的环境下,学员一般准备较为充分,参与性和互动性都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培训方式还呼唤形式更多、更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模拟训练方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践层面的培训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媒介认知的理论层面的教育培训同样不容忽视。培训应使领导干部对新媒体的属性、功能、传播规律、传播效能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建构媒介认知框架。只有对媒体的传播规律有准确的了解和认知,才能科学决定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方式。比如说要发布信息,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好,还是安排媒体见面会好,亦或接受媒体采访,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效果和影响力。是否可以建立起与媒体的良性沟通方式,这些都建立在对媒体的科学认知基础之上。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都不可避免要直接面对媒体,尊重媒体,善用媒体,如何在玻璃房和聚光灯下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媒介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提高媒介素养已是必修课。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3月7日 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