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委党校积极推进行动学习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深化应用,将行动学习法创新运用于理论教学全过程,较好推进了教研咨一体化,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仅2015年,在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中,学员完成了案例、调研报告与理论文章300余篇,编纂《案例汇编》3部、《学习成果汇编》4部。9个主体班次的集体调研报告获市领导签批;有20余位学员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学习成果公开发表,60余位学员的“我为‘十三五’献一策”征文建议被有关部门参阅或采纳。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干部教育培训的聚焦点
行动学习,又称“干中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参训者参与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拓展他们的领导能力。要真正抓好行动学习,首先就是要找出问题,聚焦问题。为此,我们通过“三聚焦”,引导学员增强问题意识。
聚焦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升学员主动服务地方发展的宏观谋划能力。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引导学员主动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思考全局性的重要战略,谋划推进整体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提升学员大局意识、战略思维和宏观谋划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时,我校教学部门组织专班,认真分析当前市委、市政府采取的重大战略、年初重点工作安排、市领导关注的研究课题等内容,结合培训班专题及人员组成情况,有选择地确定班级学习期间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方向。近年来,武汉市实施的“三个中心、三个武汉、工业倍增、万亿倍增、2049远景规划、国家创新城市”等重大战略都成了学员学习期间共同研究的课题。2015年,武汉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我校及时在有关班次中引导学员围绕如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展开学习、研究,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增加有关方面的内容。学员围绕如何深化武汉市金融创新撰写的学习调研报告,获得了包括市主要领导在内的多位市领导签批,所提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聚焦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提升学员服务地方发展的科学判断和决策能力。如何把握当前信息社会的热点、难点,正确分析判断新形势,适应、引领新常态,是领导干部必做的功课。因此,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出现在我校课堂的讲义上和研讨中。一些影响长远、重大的问题成为学员共同学习研究的课题。2014年,武汉市的地方债问题因为一篇内容不全、导向不对的国外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武汉债,怎么看,怎么办?”成为学员班和教师共同研讨的课题。该专题的研讨学习成果,客观深入分析武汉债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安全性,比较国内外同类城市发展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不仅获市领导签批和有关部门采用,而且成为教师在相关后续班次中开设的新专题。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研咨一体化完美实现。
聚焦学员工作实际,提升学员推动地方科学发展的能力。从繁忙的“热”工作状态到党校学校“冷”思考的过程,是学员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好机会。我校坚持“两带”(即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成果走)制度,除要求学员集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外,要求每位学员至少带一个工作中的案例,结合学习,进行深入总结、分析、研究,形成案例调研报告。此外,结合现实发展需要,统一给每位学员布置个人作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完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成果大部分都能被单位采用,有效指导学员岗位工作。
激发学员主体,抓住干部教育培训的着力点
要实现“学中干,干中学”,明确了问题及学习程序安排之后,关键还要看学员主体作用发挥。只有激发学员内在动力,自发找准着力点,方能提高学习实效。激发学员内生动力,明确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硬”约束,必不可少。同时,加强对学员的教育引导,通过统一全面的导学,让其深刻认识培训的目的、内容及有关安排,让其明白并准确把握自身在培训中所处的位置、应发挥的作用,对整个培训安排做到了然于胸。此外,还专门安排适当的课时为学员介绍、培训行动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其掌握必备的学习、思维工具,能够较好参与、配合行动学习各环节的活动。激发学员主体作用发挥,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培训任务与行动学习的关系。我们在坚持培训基本要求基础上,围绕行动学习,将以往相对分散的培训内
容进行统一布局。以设立班级研究课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过程为主线,以形成书面成果(咨询建议、调研报告)为初步目标,将诸多培训内容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设计、组织和开展。强化团队意识,通过思维研讨训练传授行动学习理念、熟悉掌握思维工具,开展调查研究、写好调研报告、开展学员论坛、结构化研讨、课题调研等。实践证明,学员在行动过程中,依托团队,不断进行体验、反思、理论、实践的往复,在往复循环中提升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将培训成果在行动中去检验,很好地体现和体会了行动学习的精髓,同时也保证了培训内容的落实。
学员个体与班级集体作用的关系。我们在班级课题研究中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1.课题立项由全班参与讨论,以组为单位,分别提出各自意见,并在班级群中交流讨论,最终由班委会确定;2.指定几位同学撰写提纲,并在班级公布,利用微论坛、论坛的机会,向全体学员展示,各组组织学员对提纲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要求各组负责提供课题的相关资料,如有关工作法规、规章、规划等;4.课题组充分利用班级学员资源,在相关部门进行调研;5.将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分别作为各组结构化研讨的话题,查问题、找原因、求对策。通过这些环节,学员全员参与班级课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体验行动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参与解决问题,分享不同的理念、方法和思路,促进了集体内成员的共同进步。
学员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行动学习强调让学员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反思、交流、提升、实践的不断往复循环,教师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必须正确把握。完全放手,任由学员发挥,会造成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缺乏高度、深度和厚度。如果教师介入过度甚至越俎代庖,会束缚学员的思维,增加其依赖性,失去培训价值。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发挥指导教师、组织员、班主任的作用。根据课题方向,充分发挥教研部作用,选派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审阅课题、提纲把关、指导研究进程,共同定稿结项。要求指导教师主动与学员进行沟通,在关键节点指导学员。组织员、班主任主要任务是把控流程,组织学员实施课题研究活动,督促学员完成相应任务。切实保障行动学习的流程按设计的步骤进行,激发学员主动解决问题、体验过程,增加反思的深度和理论的高度,畅通教师与学员交流的渠道,促进教学相长。
推进改革创新,主攻提高培训实效的突破点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行动学习是改革创新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在动力,也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主要突破点。
理念创新是先导。深入研究“两个规律”,学习把握现代化的培训方法,推行行动学习,关键是转变理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开展行动学习过程中,我校不仅举办了行动学习的专题培训班,而且根据“理论+实践+理论”的周期安排,在学制2个月的市管干部进修班和学制3个月的中青班,以周为单元进行板块设计安排,实行“3191”“423”或“523”等不同形式的分段式培训模式,将行动学习贯穿其中,使学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机制创新是保障。科学的教学安排和设计,规范的流程,清晰的教学要求,明确的责任划分,严格的学员管理,都需要创新、完善原有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三年多的探索,我校初步形成从教学需求调研开始,到教学计划制定、入学导读、过程监控、事后评价等一套比较完善的将行动学习融于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
内容创新是支撑。融行动学习于培训过程,更需要来自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除了借助现有教材外,我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研部和学员自己寻找、搜集和编印相关的教材。近年来,初步形成了案例教学、党性教育等方面具有武汉特色的案例教材,并在全市培育了两批十八个现场教学基地。
方式方法创新是重要补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实效。近三年来,我们专门出台了鼓励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制度,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现场教学等非讲授式教学形式创新。近三年来,在一个月以上的培训轮训班次中,非讲授式教学方法占比平均值达45%。
考核评价创新是有效手段。我们不仅坚持原有书面考试等考核手段,还将学员参与行动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及时将学员优秀的学习成果向组织部门报送,公开发布在全市干部教育网络上,向外推荐公开发表,并向学员单位反馈,有效推进了党校、组织部门和学员单位之间的三方良性互动。
(作者系武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3月14日 第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