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时报》:增强人才意识和创新意识

2016-03-29 11:45作者:作者:刘其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校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放松主业主课、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足”和“倒挂”的问题等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党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党校的一线骨干不够强、青年新秀不够壮、学科团队实力不够硬等问题,制约党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必须认真解决。
  增强人才意识。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优秀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没有人才和优秀师资,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师资队伍有两个共性问题:一是经历缺失,出“高校门”,进“党校门”,系统训练、实践锻炼不足;二是经验缺失,正所谓“没当过领导的在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同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这是行不通的。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批名师,培养名师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主与辅的关系。在党校整个队伍中,教研人员是中心,是主体,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其他各类人员,都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辅业人员。在这个问题上,头脑必须清醒,做到一切工作向教学科研展开,一切资源向教学科研倾斜,从内心深处尊重教师,在具体工作中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校领导与老师结对交友加强沟通等方式,或请老师给教职工服务态度水平打分等制度将尊师落到实处。
  老与少的关系。推行区别化的人才政策,分类施策。对待老教师,通过加大访学力度,创造条件选送到知名高校访问进修或参加党校师资班学习等方式等进行“回炉”,重点是补理论,上台阶,出精品;对中青年教师,既可继续深造,更鼓励到基层挂职锻炼,重点拓视野、接地气、摸活鱼、补实践,一切奔着实践去,一切朝着真知来。要注重发挥老教师传帮带和教研室集体备课的作用。
  专与博的关系。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做到术业专攻,但这不等于理论素养、知识素养狭窄单一。要成为党校的名师,一定要有广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结构、强大的信息占有。知名专家讲课,凡是打动人心的,无不做到了专与博的统一。
  坐与走的关系。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要能坐冷板凳,要能“面壁图破壁”;但当好党校教师,做好党校课题,光有坐功还不行,必须要有走功。“蜗”在电脑前面搜资料、搞拼接,不可能得到生动的观点、鲜活的素材,第一手数据。只有深入基层、投身实践,才能沿着思想的阶梯,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领,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通过信息的“独占”,实现思想的“独到”。
  雅与俗的关系。目前,一些党校教师的课和一些教研人员的文章,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满口的学术语言,看似很“雅”,其实晦涩难懂。同样的材料,用大众语言一改,看似很“俗”,其实浅显明了,生动抓人。党校教师搞科研要用书面语言,上讲台要用口头语言,党校教师是“靠语言吃饭”的,要具备用生动的语言阐释和宣讲党的理论的能力,不下功夫,过不了语言关,当不了名师。
  增强创新意识。党校事业取得今天的发展,是依靠创新一路走来的;而党校的明天,必须依靠创新走向未来。党校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创新,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职工有责任感、有自豪感,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想干事、事事能干成的生动局面。调学制度要创新,要应调尽调,防止有人长年不学、有人长年重复学。班次设计、课程设计要创新,既要符合规范,又要形成特色。理论教学要创新,只有把一些重大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了,党校教育培训才能取得成效。学员管理要创新,既要严格,又要人性化。素质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要创新,要能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党校开展社会办学要探索不断提高特色品牌项目的开发水平;要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数字资源开发,建立互联互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都要进行探索实践,民主决策,同心办校,形成党校特色的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让春风化雨的思想引领、潜移默化的党性教育、高山仰止的道德追求,成为党校教育的独特优势和亮丽风景线。


  (作者系安徽省铜陵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3月28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