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时报》:党性教育怎样才有说服力

2016-06-30 16:35作者:作者:郑学年  

  有说服力的党性教育,才能让党员干部真心认同、自觉接受,也才有实效。那么,党性教育怎样才有说服力呢?
  有针对性才有说服力。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来自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前,社会多样、思潮多元,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迷失、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这就是党性教育必须面对并要解决的思想实际问题。如果无视或回避这些问题,一味空洞说教,不但没有说服力,甚至有可能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
  如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这些问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耳熟能详。但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坚定理想信念就成了问题。
  实践证明,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究其根源,是对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路径产生了疑惑。这也是党内产生走“老路”或“邪路”等错误思想的根源。党性教育必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发力,以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进行深入辨析和有力批驳;以事实为依据,对其危害性予以充分揭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证明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只有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才能起到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才能实现使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人的理性行为。党员干部也有个人的正当利益诉求。如果不正视这一事实,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党性教育主观定位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面对党内存在的各种利益倾向的现实,分析价值观对人们在面对利益选择时所起的指导作用;从自然选择利己、群体选择利他的规律等角度,阐明普通人的价值观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之间的区别,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利国利党,也利己。认同感有了,说服力就有了,思想也就通了。
  方法得当才有说服力。但客观的说服力要转化为现实的说服力,离不开理论宣讲者的说服能力和说服方式。说服能力不强或说服方法不当,即使是科学的理论,也往往难以被人理解和认同。因此,提高党性教育说服力,党性教育工作者在方法论上要做到两点:一要言教身教结合;二要创新教学方法。
  身教言教统一才能使人信服。党校教师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同时,教人者先受教育。党性教育工作者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学高德正、党性坚强的榜样,才有资格担任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之师。如果一个党性教育工作者政治上靠不住,课堂上的言行背离党性要求,那么,他不但不能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反而容易让人迷失党性。所以,只有自身党性过硬的党性教育工作者才有说服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党性教育的认可度和信服度,从而产生说服力。党性教育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价值比较、选择、进而确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灌输,缺乏受众的互动参与,就难以赢得受众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面对当前各种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的现状,面对党员干部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要提高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认可度和信服度,就必须突出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要以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等教育教学形式,搭建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学员与环境之间沟通交流的各种平台,让他们在平等的讨论中,通过思想碰撞化解分歧,达到相互启发、相互教育的目的;在情景交融的深度体验中,通过个人内省完成自我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在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上升为行为认同,既能内化于心,又能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6月27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