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时报》:如何正确理解行动学习

2016-07-27 09:43作者:作者:董明发  

  在培训中往往存在“老师讲得很生动、学员听得很激动、回到岗位没行动”的现象。而学习成果的迁移和转化正是组织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一种有效推动学以致用的培训方法,行动学习在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和一些公务员培训中得到应用。相对于传统培训方法,该方法还属于新生事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完全正确的认识。现根据个人学习体会,结合从事行动学习项目的经历,谈一谈什么是行动学习、什么不是行动学习。

  什么是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1965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吉·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首先提出。他在比利时参与组织了一个为管理人员举办的管理发展课程。在这个培训项目中,他第一次完整地使用了行动学习法。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带着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这些有着不同专业特长的人,组成学习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经验,反思质疑,形成新的行动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瑞文斯正式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正因如此他被称为“行动学习之父”。1984年,他又出版了《行动学习的起源与发展》,系统阐述了行动学习法的价值和威力。瑞文斯关于行动学习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他提出的学习公式中:L(Learning,学习)=P(Programmed Knowledge,结构化知识)+Q(ability to pose“insightful”questions,提出有“洞察力”问题的能力)。瑞文斯认为,传授结构化的知识是现代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我们总是假定通过专家讲授,学习那些已经“成型”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应对所处的环境、解决面对的问题。但是,在这个社会快速变革、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中,仅仅依靠这种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创见性地提出有用的、有洞察力的问题,需要主动自觉地探索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出决策时,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考虑进去。同时,他认为只有通过团队的形式才能有效结合这两种因素,将询问与传统的知识传授联系在一起才是完整和有效的学习。
  其后,英国学者伊恩·麦吉尔和利兹·贝蒂对行动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了行动学习的定义。他们指出,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过程中,参加者围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反思自己的经验,相互交流和学习,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因此,行动学习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即AL(Action Learning,行动学习)=P(Programmed Knowledge,程序化的知识)+Q(Questioning insights,洞见性问题)+R(Critical Reflection,深度反思)+I(Implementation,执行应用)。
  作为行动学习的引入者和实践者,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伟兰,先后主持了西部省区、华润集团、澳门特别行政区、东北地区等高级领导人才和管理人员的行动学习研修项目。结合实践,她认为,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笔者认为,真正的行动学习必须具备这四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四个环节都做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学习。1.学习知识。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获得知识不是行动学习的目的。但只有具备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本身。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行动学习不是提供宽泛的、不相关的知识,而是要围绕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精准知识。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和邀请专家进行讲授。2.分享经验。经验是人们从多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小组成员都在实践工作中拥有处理各类急难险重问题的丰富经验。每个个体的相关经验和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宝贵资源。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经验分享,使隐藏在个体内部的隐形知识显形化,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个体差异,促进学学相长,达成破解问题所需的共识。3.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行动学习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小组成员将围绕聚焦的问题,通过整合知识和经验,坚持质疑、反思固有思维模式和做事习惯,采用结构化的研讨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形成破解问题的创新认识、策略和实施方案。4.实际行动。传统的学习模式,更多地关注于“学”(学理论、学知识),而无法有效掌控“习”(应用实践所学)。行动学习的鲜明特点就是将“学”和“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行动学习小组要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应用去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从而验证学习的成效。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及时发现新的问题,以新的问题为指向,从而再次启动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分析研究问题、实际行动的新循环。
  一般来说,一个行动学习项目一般可以持续8—12个月,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环节:第一步:成立行动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在4—8人。第二步:小组成员聚焦出希望解决的工作难题。第三步:围绕难题学习必要的知识,开展讨论,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形成行动方案。第四步:小组成员回到工作岗位,开展行动,并定期举行会议,及时补充所需知识,讨论解决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五步:汇报行动学习成果。

  行动学习必须重视的问题
  行动学习不仅仅是课题研究。在一些长期培训项目中,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围绕相关问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这种培训形式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创新。课题研究关注的往往是一些宏观问题,行动学习关注的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课题研究往往以形成研究成果作为最终产生,缺乏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检验。行动学习也离不开对重要的问题研究,但不仅仅止于研究,而是要在实际中去行动。
  行动学习不仅仅是集体研讨。行动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创造性集体研究分析问题。集体研究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小组集体研讨。为了提高小组研讨的效率和质量,需要营造平等开放安全的氛围、采用结构化的流程、应用适当的分析工具。这种有效的研讨模式往往成为局外人对行动学习感受最深的印象。但它绝不是行动学习本身,它只是行动学习其中的一个环节——创造性分析研究问题的一个有效实现形式。
  行动学习不仅仅是实际行动。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于实际行动,往往被视为行动学习区别与传统培训的重要方面。于是小组在实际行动阶段就完全关注于行动,而忽略了学习。行动学习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强化和扩展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在行动学习中,学习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具有价值。因此,应将学习贯穿于行动学习的始终,围绕实际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补充知识,持续开展学习,使学习与行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7月25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