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时报》:在办学中强化精品意识

2016-08-08 14:34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新要求,以党校搬迁至新校区为契机,利用办学条件改善带来的新机遇,强化精品意识,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办学规律,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强化精品意识。南京市委党校以教学质量为安身立命之本,将质量立校作为党校的生命线,在各项工作中强化精品意识,把打造教育培训精品作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核心,实现了教育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新跨越。
  优化机制,拓展培训空间。党校搬迁后,培训的容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容量不等于增量。为充分发挥新党校培训资源的优势,我们从实际出发,调优调高工作目标,进一步优化处室的设置和职能,完善运作模式与机制,加强校内外办学资源的整合,教育培训规模快速扩大,培训总量由过去的每年几千人,增长到目前的每年5万人以上,新校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从严治校,提高办学质量。我校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建设新党校、实现新作为的关键环节,从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到后勤保障和作风校风,全面贯彻做精品、创品牌的要求,形成了各系统有效协同的合力,办学质量日益提高,赢得了良好的办学美誉度。
  彰显特色,主业主课地位突出。党校姓党,发挥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培训特色和优势是做好党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校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专题、进基层,持续加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程安排和质量建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打造精品班次。南京党校以办好专题研讨班为切入点,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办班的全过程,明确提出将专题研讨班打造成精品班的目标要求,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校主体班次教学培训水平提升。
  紧贴中心设置培训主题。培训主题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城市”“五型经济”发展、“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贯穿于各类主体班次。2014年以来,我校连续3年分别举办了3个专题共7期的市管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覆盖全体市管正职领导干部,主题分别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南京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快建设法治南京”“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我们举全校之力,精心计划,精心组织,精细管理,帮助学员领会精神,提升能力,抓好落实。同时,我校每年还举办多批次的市管副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这些专题研讨班的主题紧贴中央和省市委改革发展部署,突出时效性、针对性、研究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紧扣主题,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将宏观的理论与大局、中观的政策与实施和微观的实践与对策融为一体,精心安排教学课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各个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打好组合拳。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举办微课堂、学员论坛,学员与一线工作者的对话等,加大研讨交流的分量,提高了教学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统筹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延请名师大家授课,力求学有优教。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市领导和部门领导为学员授课、进行交流。组织学员走出去,开展现场教学、异地教学,开阔眼界,汲取真经。力推学习成果的转化。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每个专题研讨班的学习研究成果都须汇编成册,并呈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一批学员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市领导批示,转化为重要决策。
  培育精品课程。坚持以精品标准为导向,以学术学理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着力培育和打造精品课程,我校在全国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中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年、2013年、2015年,我校三名教授讲授的专题课先后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全面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体现党校教育特色和要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加强不同类别的课程开发设计,支持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桌面
  推演、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和现场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在课程内容建设上,始终立足于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通过党性教育,通过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分析,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真正理解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合规律性,党的追求的先进性、合目的性,辩证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助推精品课程的选拔和教学能力提升。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送出去学,请进来教,让教师开阔视野,获取真经。在引导激励机制上,设立优秀教学奖、精品课奖,定期评选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实行教师校内岗级的动态调整,以教学科研质量作为岗级调整的重要依据。发挥教学新专题招标的引导作用,实行申报课题预审制,通过严格把关,促使教师做到精心选题、严谨设计。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提升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为着力点,在完善教学管理与学员管理的工作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实行教学项目组制度。在专题研讨班试行教学项目组负责制,项目负责人由学科带头人担任,项目组全程参与所负责专题研讨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提高了教学计划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教学组织的水平。
  完善教学计划制定流程。教务处会同教学项目组拟制教学计划初稿后,经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研究修改,再通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培训需求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再次修改,最后提交校委会审定。这种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的方式,使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契合培训目标与需求。
  加强教学内容管理。把教学内容的政治要求和业务要求作为把关的重点,形成了多重把关机制。教务处和分管校领导对讲稿特别是教学新专题的讲稿进行审核,各教研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集体备课和新课试讲,进行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坚持“一课一评”的学员评分制度,对于教学反映好的课程,优先继续安排并组织观摩。对教学反映不佳的课程实行末位调整,对教学评价好的课程和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五是严格学员管理。以党性教育为引领,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完善制度,加强规范,进一步提高学员管理科学化水平。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及出勤公示制度,规范教学秩序,规范审批程序。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使党校学习充满生气与活力。
  强化教学培训支撑。一是加强学科建设。我校将原来内设的7个教研部整合为现在的“6部1中心”(哲学与文化教研部、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党史党建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社会学教研部、市情研究中心),进一步健全了我校的学科体系,巩固了基本理论学科的优势,强化了学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性,突出了南京市情的研究。二是推进教研咨一体化。积极探索教研咨一体化的路径和模式,把“研南京”作为“讲南京”的基础,加大决策咨询成果进课堂的力度。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搭建研究申报平台,鼓励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立项。推进科研精品战略,精心组织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不断提高科研咨政水平。继2015年2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后,2016年再次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获得多项全国党校重点调研课题和省社科精品工程课题立项。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着力在名师名课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上好课、出名师、做精品的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教学质量提供支撑。近年来,我校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目前,全校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形成了一支功底扎实、作风优良,能担纲主体班次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培养上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一对一帮扶,帮助年轻教师备课做科研。安排青年教师到市级机关和基层挂职锻炼,设立校内博士工作站,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四是完善制度保障。为建设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结构优”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我校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若干规定》《教学新课题资助办法》《精品课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强化管理,加大支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规定和办法构成了相对系统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有效的运转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8月8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