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时报》:让专题教学“动”起来

2016-08-10 14:36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实效。一些党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讲授专题教学课时,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使教学互动难以开展。如何让党校专题课教学真正“动”起来,亟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

  对教学对象进行设计,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对教学对象进行设计,是专题教学课堂互动成功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仅仅停留于只是对教学对象的简单分类,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既要关注组织的目标和需求,又要兼顾学员的特点和愿望;既要了解学员所在行业,又要了解学员的学习基础;既要关注新形势下培养干部总的目标导向,又要结合具体部门的实际工作。对教学对象进行设计,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因此要综合学员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风格、教学手段、师资安排、教学效果进行恰当的设计和安排,在整体提升教学实效的基础上,提升教学互动的实效。

  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直面当前形势亟需指明方向的政策导向问题,又要回应学员困惑的现实问题。如何紧跟时政发展大势、把握学员思想动态的主要脉络,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课前调查研究工作,寻找新问题,发现“真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突出重点难点问题。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课前要调查总结,课后还要通过对教学反馈和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完成。专题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就本专题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从而反馈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对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增强教学的体验性
  对教学手段进行设计,是使课堂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破冰”的外部推动力量。要努力避免学员在听课过程中产生“游离感”,形成师生共同思考、探究的积极的氛围,这是教学互动能否积极开展的关键。
  首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打造富有感染力、影响力的教师形象。要能够结合自身感悟体验授课,形成和谐的分享交流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吸引和带动学员共同探讨问题,探索真理。
  其次教师在具体的互动环节中,对提问的设计要有沟通意识。展示平等讨论的态度,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回应。对学员提出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坦率承认自己还需课后学习思考,诚邀下次共同讨论。
  再次专题课教学可适当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比如,预先设置探究性问题,由学员分小组课前开展谈论,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集思广益,得出本小组的结论或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各小组之间进一步展开讨论,优化结论或解决方案。在讨论中教师要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注意“度”的把握、方向的把控。在体验式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把体验式教学得出的结论与专题教学的知识点以及理论热点结合起来,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提升学员的参与意识和愿望,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教育。

  对教学效果进行设计,增进学习的拓展性
  对教学效果进行设计,关注学员学习收获。教学评价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完结和终点,而是要以教学评价为起点,使学员的学习收获进一步拓展,思想认识进一步升华,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实现师生互动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下走访等方式,教师与学员再次进行交流,学员再对课上所学专题内容,有所沉淀和思考后,可能产生新的认识和疑问,教师与学员再次的互动交流,鼓励学员学以致用,联系课堂学习、自己的感悟,思考现实问题,将极大提升专题教学的效果。
  其次实现师生互动阶段间的延伸。在每一模块教学结束以后,可以给学员布置小作业。教师看完学员的作业后,再次与学员交流互动,对学员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给予集中答疑,对个别学员提出的特殊问题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最大限度贴近学员的具体学习现状,达到因材、因时、因惑进行教学,把教学评价变成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最后实现师生互动校内校外间的延伸。良好的教学互动,离不开充分的调查研究。一个班次的教学结束,不是教学互动的终止,而是持续的教学互动的起点。党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论坛等方式请学员来校,教师也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拜访学员,形成师生互动由校内到校外的延伸。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8月8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