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外化于行

2019-08-21作者:王再新

  7月17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周春明教授的《<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专题讲座。周教授理论造诣深厚,整场讲座旁征博引、掷地有声,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及其发表、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解读了宣言中最具启发的思想方法,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通过聆听讲座,我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精髓有了更为系统、更为科学的把握,对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有了更为准确的判断,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兰考县民主生活会时提出的,并引用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描述。这不仅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强烈的为民情怀,也表达出他对我们共产党人坚守“为民服务”灵魂、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殷切希望。

  我们作为基层干部,接触群众最直接、联系群众最紧密、听到群众声音最多,更应该坚定“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要走进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到一线去、到发展建设一线去,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呼声,与群众打成一片。第二,要贴近群众。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与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从群众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群众淳朴感情中受到熏陶,从群众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第三,要服务群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标准、群众路线,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四,要礼法群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向上向善向好的良好社会风气;法不严不责众,要加强法治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让群众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8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引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意思就是指我们不要忘记根本。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铸牢利益共同体意识,也要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第二,要实现各民族共建共享共荣。要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第三,要促进各民族自信自立自强。要带领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百折不挠,勇攀高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树立正确辩证唯物史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中引用的,意思就是改革发展的形势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应跟着变,否则就会出现能力不足、思路不对、方法不当等问题。

  作为后发地区工作的干部,我们要树立正确辩证唯物史观,用辩证思维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第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落实中央政策、制定改革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要结合广西实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切实打破思想禁锢和体制机制藩篱。第二,要积极化解前进中矛盾。在“世界咖啡”课上,大家头脑风暴,提出了不少当前广西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问题十分突出。既然找出了问题,不要在客观上找原因,要从主观上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第三,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要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作者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