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中心城区,人口约35万,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地区,也是少数民族流入九江市的主要承载地。目前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4000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950人,以维吾尔族、回族、撒拉族为主,主要从事季节性地方农特产品的贩卖、宰羊卖肉、烤羊肉串、清真拉面馆等行业。已在该区安家落户流动少数民族群众7户,先后在该区小学就读的流动少数民族学生93人。近年来,该区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以社区为重点,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初步建立起运转有效、保障有力、覆盖全区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的“四化模式”,让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三级联动,推进民族工作管理规范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解决民族工作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增加了3万元城市民族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全区建立了区、街道(含部门)、社区三级网络,层层推进民族工作。成立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全区各民族流动人口事务,区行政服务中心对外增挂新市民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外来各族群众开展服务。街道建立民族工作办事机构,社区成立民族工作协调小组。三级组织均明确了工作联络员,有效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规范稳定的工作格局。
摸清底数,实现民族工作网络一体化。该区依托党建平台、社建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公安流动人口大数据平台,整合城管、卫计、公安流管、党建、社建等信息资源,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以街区信息员、社区民警、流管队员为主体,深入出租屋、集市、路边摊、街边店等,对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采集登记,做到“来源地清、暂住地清、从事职业清、就业需求清”,动态更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库。建立健全民宗、公安、教育、卫计、工商、就业、城管执法等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沟通解决实际问题。摸索构建城管执法与流动少数民族农产品物流信息互动机制,对进入该区的少数民族农特产品提前掌握动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广泛宣传,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常态化。该区不断创新载体,落实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机制,不仅将每年6月的第一周确定为民族政策宣传周、11月的第一周为民族法制宣传周和9月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实行“两周一月”集中开展民族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开展以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已发放《民族政策宣传手册》《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民族工作学习资料》等书籍资料1000余份,开展学习宣讲30余次。六角石社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去年防汛期间,新疆维吾尔族青年塔森组织在浔的维族同胞慰问防汛人员,送去哈密瓜等物资,反响热烈,获得了很多网友点赞,被新疆当地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构建体系,提升民族工作服务精细化。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设立“新市民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民宗局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综合协调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各类事务,各部门联动协调、同频共振,规范工作流程,制作服务手册,发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连心卡,共同处理解决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创新成立首个社区民族学校,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教育、服务、引导”三位一体的社区民族工作模式。在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设立少数民族类矛盾调处室,政法、城管、民政等部门建立矛调工作机制,快速反应、快速调处,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伊协、清真寺和阿訇的作用,通过他们对外来穆斯林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积极加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发挥他们正面积极的作用,配合做好城市管理、矛盾调解等工作,组织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作者张小军系九江市浔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